文|龍承菲
編輯|周亞波
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
“馬東禁止入內?!痹诿孜从糜谙矂」澞空寡莸膭鲩T上,指名道姓地貼著一張針對自家CEO馬東的禁令。
在談起這件事時,馬東自己也哭笑不得:第二季的錄制,參賽的喜劇演員總共有61個,演員在米未這家公司穿梭自如,卻總會在見到馬東時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甚至打不打招呼都心存猶豫,即便是點頭的姿態,或者叫“馬老師”問好的腔調,都不太自然。
和“馬東禁止入內”原因類似,演員們時刻被導演組耳提面命的一個重點是,“不要讓他認識你”——對于米未的導演組來說,馬東在這個節目里的職責是主持人和嘉賓會長,而不是公司的老板,他需要“心無旁騖”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不可以、也不需要提前知道任何事。
而對于米未來說,做《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第二季這件事,類似的邏輯都能貫穿始終。
在節目開播的前三天,毒眸(ID:DomoreDumou)在米未公司見到了馬東,跟他聊了聊喜劇,聊了聊這檔觀眾期待度極高的綜藝。在米未內部較為統一的認知是,第二季節目除了人變了,其他什么都沒變:“共創”的基本模式沒有變,節目的“搞笑”也沒有變。
馬東不太愿意給節目貼上各式各樣的類型標簽,即便是在第一季已經呈現了出了“舞臺喜劇”的多元面貌之后,馬東也認為,展示類型的多樣并不是節目的職責所在。
“類型化不是喜劇的關鍵,笑是喜劇的目的。至于怎么讓別人笑、你用了什么手段?那是你的努力?!瘪R東告訴毒眸。
“你就管你自己的”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無疑是去年的頭部綜藝。燈塔專業版數據的2021年全網綜藝正片播放市占率年榜中,《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是唯一殺入TOP15的Q4綜藝。它的口碑同樣突出,節目播出將近一年,豆瓣評分還穩定在8.5的高分,評分人數超過了10萬人。
第一季珠玉在前,第二季自然承載了觀眾更多的期待。而對于米未來說,“做第二季”并不是第一季效果好的結果,而是在更早時就已經定下。
從開始選角到最終播出,米未又花了9個月的時間。在第一季落幕時,米未的選角團隊就已經進入了緊鑼密鼓的籌備工作之中。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報名的演員更多了。“去年覺得還矜持一點的,今年會放下身段;去年沒有勇氣的,今年鼓足勇氣;去年幕后的,今年擠到臺前?!瘪R東告訴毒眸。
參賽的選手里,“老師好”的松天碩是去年蔣龍和張弛的表演指導,“某某某”的劉同、張維伊和左凌峰,去年和張弛一起參加海選,但最后都遺憾地錯失了登臺的機會。
老選手要來,米未也不拒絕?!兑荒暌欢认矂〈筚悺返倪壿嬀褪恰罢l好誰上”,在9個月的展演過程中,上千個人公平競爭,作品展演反饋更優秀的,得到上臺機會。所以,去年用《父親的葬禮》炸場的漫才組合土豆呂嚴,今年又出現在了節目的官宣名單里。
當然,老選手的數量也會或主動或被動地得到控制。一方面,米未自己嘀咕:上一季說了不做“角兒”的節目,結果一開播全是老面孔,有點自相矛盾;另一方面,《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演員群體和影視劇市場本來就有著不錯的重合度,去年火了的演員片約不斷,也不太可能再來。
經過導演組點選和自主報名,參與第二季海選的演員有3758名,遠遠超過第一季的海選數量。第二季還首次開放了編劇報名,最終報名進入到海選階段的編劇足足達到了1856人。
進入錄制期后,米未員工可用的會議室被極速壓縮至2間,剩下的都變成了每個小組的創排間,演員們常常在中午12點出現在創排間,然后奮戰至深夜。公司給演員們提供餐食,報銷車費,晚上還有一樓的睡眠艙開放,供大家休息。毒眸和馬東在會議室里聊天的時候,有一組小隊還在窗外的天臺上排練。
也正是因為某種重合度,這些場面成為了一種掙扎的寫照:曾經能在A級以下的腰部網劇里撈到配角的演員們,不得不走出橫店。線下演出行業最近兩年反復幾度停擺,喜劇、話劇、脫口秀演員也需要另尋生計。變得謹慎的綜藝贊助商們,也收緊了對腰部節目的投放口子,贊助的馬太效應變得越來越大。
受益于上一季的成功,第二季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成了這批人的“出口”。喜劇演員們沉下心去打磨新的作品,跨界的演員們尋找更多可能。截至目前,節目已經有8個商務客戶。
在第一季節目播出之前,毒眸曾問及對節目的預期,馬東如此回復:“按照牌理出牌,把輸贏交給命運?!?
而第二季節目開播在即,馬東的回答似乎仍然沒變。在他看來,觀眾的記憶肯定停留在第一季結尾的高光時刻,所以會覺得第二季的起跳點就應該達到這個高度?!氨荣愄呖隙ㄒ膊豢赡芑鼗貜氖澜缂o錄開始跳,肯定都從一米八開始。我們相信喜劇大賽就像每個我們認真在做的綜藝一樣,你只要認真對待它,它就會慢慢積累自己的熱度,就慢慢地會更好?!?
“空杯”里的新個體
“管自己”的第一步,是忘掉上一季。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成功,吸引了大量慕名而來的演員,也看似提供了“成功的模板”。一些編劇和演員會不自覺地模仿上一季的模式,導演們的創作上,難免也帶著上一季的影子和回憶。
這種思路看似安全,但在米未的喜劇理解當中卻相當危險。新一季的籌備當中,馬東對于導演團隊的要求是讓一切“歸零”,意識到第二季要面對的是完全不認識的幾十個新人,重新開始打磨新的作品——把導演這杯水倒干凈,留下一個“空杯”,裝第二季的“水”。
與米未的另一檔綜藝《樂隊的夏天》不同,選手的供給方面,不是節目首先需要關注的問題。
馬東充分相信喜劇演員的正態分布。他拿每一個人都經歷過的學生時代打比方,每個班總會有這么一個“活寶”似的人物?!坝械娜颂焐褪歉蛇@個的,你不讓他干這一行,他不知道干什么……所以我的感覺是,供給側是無限的,隔三年就有新的‘長’出來了,你把他找到就可以了?!?
更重要的是,“共創”的創作模式,給喜劇和喜劇演員本身,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報名邏輯里,喜劇演員是“個體”參賽,到場再找人組隊搭檔、不合適可以再換。第一季走紅的“逐夢亞軍”蔣龍、張弛,就是在第一季開播前的訓練營里才組隊成功的。而《奇葩說》的辯手需要訓練,樂隊的門檻更高,它的單位是“組織”,“一個樂隊沒有10年的話,都湊不齊3首能傳唱的歌?!?
另一方面,在“共創”的氛圍里,原本不是專門演喜劇的演員,也可以變成喜劇演員。
例如,這一季的喜劇小隊“九口人”,其中有兩位選手全是本科應屆畢業生,來訓練營的時候還在實習期,實習單位直接就填寫了“米未傳媒”,表演經歷一片空白,甚至最初不知道什么是漫才,但經過訓練營的打磨和共創的氛圍之后,最終還是能夠作為選手登臺演出,并成功挺過了第一賽段。
“共創”的意義還在于突破創作的瓶頸,在“一期一會”當中創作的動力和新鮮感。
馬東告訴毒眸,父親馬季在世時,曾在家中抱怨,一個相聲寫半年,登上電視就都結束了,而歌手一輩子可以只唱三首歌?!靶问讲灰粯?,歌曲帶給別人的是溫暖回憶,喜劇就是要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所以還是得做新鮮的東西,滿足別人的愿望,也滿足自己的?!瘪R東說。
以“共創”為方法論,是米未喜劇創作的核心,上一季《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籌備當中,米未篤定了這一點,并由此促成了上一季節目的成功,然后,繼續成為第二季的核心方法之一?!拔覀冇X得共創是解決這個問題可能的方法和路徑,所以共創對于米未的價值才更大?!?
“現成的,好好做”
在更早做《奇葩說》的時候,有人鼓動馬東,說一批辯手因為節目而成名、擁有了商業的價值,米未干脆成立一個辯手公司,做線下的辯論賽或培訓,讓辯手成為公司的資產。
米未曾經順著這條邏輯往下走,但實踐之后才發現,《奇葩說》一旦暫停,“市場”也跟著不見了——觀眾的需求不是辯論,而是綜藝。
喜劇的邏輯也相當類似,而且,聽上去與同期熱播的《脫口秀大會》背后的脫口秀行業,形成了一個分水嶺:一些事情脫口秀可以做到,但舞臺喜劇未必,或者說,《一年一度喜劇大會》所連接的選擇,其實和《脫口秀大會》相當不同。
“我們聽起來喜劇這個市場很大,但即使是2020年以前,頭部團隊的線下演出在最好的時代也是微利的。大家對于喜劇的需求是對情緒的需求,每個人都需要‘樂’,但不能產生有效市場——大家不一定需要走進劇場,在視頻網站上點開看就行了?!?
線下演出的邊際效益不那么明顯,比如大型商演,一個城市很難用同一個陣容在一周內反復開三次演出,但成本是免不掉的硬性支出,當劇場租賃、車馬、燈光等占用了成本里很大的比重時,演出利潤模式的想象空間會急劇減少。
馬東舉了個例子:一個北京的喜劇團隊,要去沈陽辦演出,流程一定是先找到一個演出承包商,承包商出演出費、要求演出的陣容,票務的宣傳、售賣也會轉給承包商負責。在地域之間距離較遠的情況下,喜劇團隊自身無法去運營在外地的演出落地,也不能保證票務市場被全部吃透,所以一場線下演出還會誕生多個“分利方”。
所以,米未在考慮要不要做線下時“算了一筆賬”,得出的結論是做線下演出很難覆蓋掉整個成本并有所收獲。
“目前來看,做喜劇節目和拍喜劇電影,沒有找到比這兩個方式更有效的變現渠道了,已經有現成的,那么就好好做。”馬東告訴毒眸。
要“好好做”的節目,核心仍然是喜劇的表演:喜劇的“即時性”,是藝術的一部分,要求了演員的舞臺經驗,表演的成功與否,與時機是否正確、觀眾的反應是否熱烈都息息相關。
例如,有經驗的表演者,會在登臺前扒在幕布后,觀察觀眾的表情,當觀眾面露疲憊的時候,就會提醒大家今天“場硬”,節奏可以加快。
“你設計了包袱,觀眾不樂,你會天然地反應成他沒有聽懂,要慢點說讓觀眾聽懂,結果你一慢,效果更不好,所以要‘反直覺’,”馬東認為,“如果今天場子很‘熱’,演員是不是要快一點?不是的,你要慢一點,讓觀眾吃飽,這個就是舞臺經驗?!?
至于喜劇本身,馬東仍然認為它是一面“鏡子”。在喜劇的誕生之初,它的刻畫對象就是小人物的生活百態。上一季的《臺下十年功》,有追逐夢想碰壁的無數年輕人的影子,這一季首期播出的《黑夜里的脆弱》,是加班至深夜的忙碌社畜的心酸。
“我們就是一面鏡子,希望你能從鏡子里看到自己,但我們不會告訴你,”馬東說,“不是說我們主動弄這樣一個作品去治愈大家,我就講我的困惑,觀眾跟我有一樣的困惑,就收獲了共振、獲得了幫助,沒有我們就過去,一旦變成教育,那就全砸了?!?
今年《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主視覺海報上寫著“大笑有力量”。在馬東和米未的認知里,一個人開懷大笑本身就能夠產生能量,而在這個特殊的“寒冬”里,能讓人咧開嘴笑,本身就是有價值的。
“綜藝是下飯綜藝,綜藝是伴隨性的娛樂形式,我們花這么多錢,費這么大勁都是為了讓你中午吃盒飯的時候高興高興,晚上睡覺之前舒服一會,如此而已。”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可轉載或翻譯。
文|張嘉琦編輯|張友發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剛一打開《她們的名字》的觀眾,很難不直觀地為三位女主角貼上標簽。在職場上斗智斗勇、雷厲風行的女強…
文|廖藝舟編輯|周亞波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有《權力的游戲》的味道”、“重拾了當年看《權游》的震撼”等評價,已經是對衍生劇《龍之家族》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