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旦丁
編輯|扣馬
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
如果一位多年不看籃球的觀眾,打開今天的體育論壇籃球版,會驚訝地發現,公認的籃球歷史第一人喬丹,地位似乎不那么被公認了。
一場原本普通的NBA比賽因為一項新里程碑的誕生將被歷史銘記。2月8日,勒布朗·詹姆斯在湖人vs雷霆的比賽中,拿到了個人職業生涯的第38388分,超越同隊名宿“天鉤”賈巴爾,成為NBA歷史得分王。此前,該項紀錄已塵封34年。
隨后,外媒ESPN制作的一張慶賀圖片被詹姆斯本人轉發,圖中詹姆斯端坐王座舉起雙臂,邁克爾·喬丹、科比·布萊恩特、卡爾·馬龍、賈巴爾四位球星立于階梯之下。其本意只是說明“得分王”易主,但構圖上的強烈對比還是被球迷廣泛解讀。
給正在發酵的輿論進一步火上澆油的是,在詹姆斯自己舉辦的慶功派對上,兩只山羊被牽進了晚宴現場。山羊英文為GOAT,而GOAT也是“The Greatest of All Time”的縮寫,是競技體育的至高稱謂。
事實上,本月初詹姆斯就在一次采訪中說道:“我認為我就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籃球運動員。這就是我的自信,我的成就,我擁有的東西。至于成為NBA歷史得分王能否讓我達到另一個高度,我不知道?!?
但顯然并非所有球迷都認可這套說辭,籃球界的GOAT討論不會隨著新得分王的產生而休止,甚至可以預見到詹姆斯退役那天也不會有定論。在這場討論里,詹姆斯既是發起者也是既得利益者。
在這個流量時代,粉絲們孜孜不倦地在社交版面為偶像“制造”數據,媒體需要時刻捕捉新鮮的話題,一場球賽只有一兩個小時,但社交媒體上的爭吵可以持續一整天。在真實“新聞”發生的間隙,充塞著的是網友的口水、被“盤出包漿”的素材、以及總能“推陳出新”的排名與對比。
很多時候,這也是大眾發泄情緒的載體。體育界的球星也和其他領域的偶像一樣,是折射并放大受眾心理的符號,圍繞詹姆斯的負面聲音,實際上代表著這個時代的球迷既厭惡又向往的矛盾心態。
爭議“第一人”
詹姆斯后背刻著一行“CHOSEN·1”——天選之子。這的確是他從入行之初就背負的宿命。
作為“全美第一高中生”,二十年前詹姆斯以選秀狀元身份進入聯盟,用爆炸身體天賦給觀眾帶來了直觀沖擊。203公分身高、108公斤體重,飛躍而起平框扣籃是家常便飯,其他球員與之相撞像“被板磚拍擊胸口”。
喜歡剛猛球風的球迷迅速被詹姆斯的星光虜獲,不喜歡的人定睛審視:他剛才是不是多走了幾步?
這便是詹姆斯的早期“黑點”:走步違例、打球難看。球迷看球員的第一印象也被視覺左右,畢竟還要自己上場模仿,而“野球場”上,走步是被抓得最兇的動作之一,“難看”簡直就是原罪。在那個外線球員以“飄逸”為美的年代,“暴力美學派”的詹姆斯相對異類,“天選之子”不完美肯定得遭受評價反噬,因“勒布朗”諧音而來的“六步郎”外號便在中文互聯網上流傳。
巧合的是,NBA在2009年對走步規則進行了修改。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聯盟在“特例專辦”,但詹姆斯的走步本就常被裁判忽視,又是新規受益者,且過去為球星改規則通常都是為了限制其發揮而不是開綠燈,此事便以訛傳訛地又激起一波口水。更巧合的是,2014年因詹姆斯的一次犯規沖突,NBA立刻修訂了“垂直起跳防守”規則,“會為詹姆斯改規則”就在很多球迷心里成了事實。
“印象流”僅僅是一部分,也有不少球迷樂于靠復雜的數據分析來佐證詹姆斯的種種“黑料”。
關于“走步”,知乎用戶“熠杰”用詹姆斯的49場總決賽錄像得出結論:詹姆斯的9次總決賽之旅共走步46次,被吹罰12次,為自己每場多拿1-1.5分;關于“違反體育道德”,“數據Simon”摳出了詹姆斯從04-18賽季的40多個違體瞬間,用視頻和動圖的形式發到多個渠道;關于競技狀態,“死亡之翼”靠分析2013年熱火與馬刺總決賽中詹姆斯的所有得分,認為詹姆斯習慣回避對方主力,對位替補球員時就刷分,這是在賽場上“錯峰出行”……
更多時候,球迷攻擊詹姆斯的炮彈還是出自他自己之口,把詹姆斯說過的自相矛盾的話擺在一起就能收獲不錯的喜劇效果。比如“我成熟了,不再拋鎂粉”(詹姆斯的招牌開場動作)和“我迫不及待地要恢復這個儀式了”,又或者“聯盟應該退役所有23號”(23號為喬丹的號碼)和“新賽季我將穿回23號”。
其中最著名的莫過于“沒給家鄉帶來總冠軍前我不會走”和“我要把天賦帶去南海岸”。此事在NBA史稱“決定一”,即2010年詹姆斯決定轉會邁阿密熱火隊,與德懷恩·韋德和克里斯·波什組成“三巨頭”。三人彼時都是聯盟頂尖球員,也都處于職業生涯巔峰期,是一次沒有先例、破壞平衡的聯手。
等待NBA“大結局”的觀眾們不會想到,后來詹姆斯還做了“決定二”和“決定三”,前者是再回騎士組“新三巨頭”,后者是加盟傳統豪門湖人隊“打到退休”。詹姆斯顯然明白“選擇比努力重要”,早在中學時他就放棄了也能入選“全州第一隊”的橄欖球,選擇了更能凸顯身體天賦的籃球,并將實用主義至上貫徹了自己的整個運動生涯,盡管他自己認為:“我從未在超級球隊呆過?!?
詹姆斯之后,“巔峰抱團”開始在NBA蔚然成風,典例如杜蘭特更是青出于藍,“打不過就加入”成為一時笑談??傊热煌逼屏嗣稍凇敖輳健鄙系牡赖抡谛卟?,逆境崛起、努力拼搏這些傳統體育精神倒顯得像笑話了。
詹姆斯身上的爭議點還有不少,像“逼宮管理層”、“熱衷輪休”、“絕殺球甩鍋”等,但都不比“抱團”有定性的分量,可以說“抱團”是其生涯作風的注腳,也是部分球迷不認可他是GOAT的核心原因。這倒也是詹姆斯最能體現新時代NBA氣質的的選擇,僅從這個角度他確實寫出了和喬丹不同的歷史。
當然,競技體育贏家通吃,詹姆斯的尷尬之處在于客觀榮譽數量也沒有達到碾壓前人的地步。通常而言一支球隊取得3連冠會被稱為“王朝”,詹姆斯的4座冠軍獎杯分別在3支不同的球隊拿到,他對聯盟的統治又被戲稱為“游牧王朝”。
“10進總決賽6奪總亞軍”本身也成了一句諷刺。球員時代是喬丹隊友、教練時代多次率隊與詹姆斯相遇的科爾便留下了一句:“我對喬丹和詹姆斯同等尊重,他們都讓我收獲了3枚冠軍戒指?!?
一個簡單樸實的道理是——球迷們知道競技聯盟的本質是商業聯盟,但喜愛一項運動的理由是純粹的,由一位不純粹的球星代表一項運動,總有種閉眼承認料理包比私房菜更美味般的別扭感。
批評詹姆斯在一些社區已經大有“梗文化”之勢,也就是脫離了事件的主客體關系和對錯爭辯,單純玩梗也能取樂。對資深球迷而言,上述種種爭議點多半如數家珍,不太了解的人可能會好奇,那詹姆斯為何還能常年以“歷史第二人”的身份向GOAT發起沖鋒呢?
造星與紅利
詹姆斯畢竟是NBA造星的集大成者。
“造星”本來也是成熟商業聯盟的傳統與必備能力,這項傳統被前NBA總裁大衛·斯特恩發揚光大。1984年斯特恩上任時,NBA市值跌到1550萬美元,23支球隊中有17支瀕臨破產,是美國四大職業體育聯盟(橄欖球、棒球、冰球、籃球)里前景最灰暗的一個。
斯特恩在聯盟形象、招商引資、國際推廣等等方面做了許多改革,最直接的是對球員和比賽的運營,整個80年代的主旋律是“黑白爭霸”,“大鳥”伯德和“魔術師”約翰遜的傳奇對決挽救了NBA下行的收視率。從中已經可以窺見一些運營邏輯:把球員當成名片,像明星一樣包裝,以及賦予體育故事性。
就在斯特恩上臺同一年,邁克爾·喬丹進入了聯盟,雙方相互成就。往后十余年,喬丹成功成為了站在NBA金字塔尖的明星,也成為了全球觀眾和籃球的連接點。
喬丹的生涯軌跡堪稱完美。1984-1990這7個賽季,他被籠罩在活塞隊“壞孩子軍團”的陰影之下,對方專門為他執行“喬丹法則”,也就是不計一切代價嚴防死守,于是具體的比賽里人們看到喬丹常遭惡意絞殺,整體結果就是他的公牛隊始終無法進入總決賽。也就只有這個階段和“1.0時期的詹姆斯”相似,帶著幾分孤膽英雄無法圓夢的悲壯色彩。
1991-1993賽季喬丹卻拿下了3連冠,建立“公牛王朝”,和“魔術師”在決賽里完成交接,“故事線”被改寫成歷經艱辛終于登頂,已經實現了一次好萊塢式英雄劇本,現實卻更加傳奇。喬丹父親遭槍擊,轉行棒球兩年,95-98賽季他“王者歸來”取下了第二個3連冠,留下“流感之戰”、“最后一投”等經典戰役,被“封”為“籃球之神”。
那時信息傳播速度雖然有限,但觀眾接收信息是單向的,也就意味著一些被精挑細選的時刻會被傳媒業加工、放大、循環,從而獲取極佳傳播效果。而標簽化也格外有利記憶,即便從來不看比賽,也會知曉“喬丹-NBA-籃球”的綁定關系。
1998年總決賽時,喬丹比賽的門票已經被炒到了9000美元一張。同年美國《財富》雜志一篇題為“喬丹效應”的文章專門計算了喬丹給整個聯盟帶來的財富:自他進入NBA,直接門票收入1.35億美元,轉播收入3.66億美元,運動衫、球鞋等體育用品的銷量是整個90年代NBA銷售總量的四分之一,達31億美元。
如果影響范圍只有美國本土,“造星”的意義要大打折扣。斯特恩同步推行的還有NBA全球化戰略,1989年春寒料峭時他遠渡重洋給央視送了第一盤錄影帶,開啟轉播合作,喬丹隨后成為第一代全民級的籃球明星。1992年,喬丹領銜的美國夢之隊在巴塞羅那奧運會大放異彩,進一步擴大了NBA的全球影響力。
接上這棒的是2002年參加選秀的姚明,他把NBA在國內的影響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時NBA也嘗到了推廣國際球星的甜頭,姚明加盟火箭第二年,火箭的球隊估值就從2.55億美元上升到了4.22億美元。
在姚明的同時期,NBA推廣明星的手法已經很成熟了。哪位球員在賽場上有杰出表現,迅速就會經由商業包裝再宣傳到世界各地。
比如姚明的隊友麥迪在一場比賽中完成了“最后35秒連得13分幫球隊逆轉取勝”的奇跡,沒過多久,運動品牌阿迪達斯的廣告《當時就是這樣》全球熱播,廣告讓麥迪穿上冒火的球鞋長出黑色翅膀,臺詞“連老天都感動得哭了”流傳在大大小小的籃球場上。
再如,科比創造了“單場81分”這一NBA歷史第二的得分紀錄,僅僅一周時間,和81分有關的球衣、畫冊、DVD等產品就被擺上了貨架。其商業影響力也很快滲透到了中國,北京西單掛上了科比的巨幅海報,頭頂用漢字寫著“81分精神”,兩側則寫著“要有長進,就得天天練”。
把客觀事件提煉為某種精神本就帶有加工色彩,科比或許是走這條宣傳路線最成功的球星,《華爾街日報》曾寫道“現代體育最讓人好奇的現象之一就是中國民眾對科比的喜愛”,他的“曼巴精神”在很多球迷心里成了圖騰式的存在。
不論科比還是麥迪,都是斯特恩大力尋找“喬丹接班人”策略的延續,最早被鼓吹“像喬丹”的是格蘭特·希爾、“便士”哈達威等球員,往后則是以科比為代表的若干鋒衛搖擺人。但科比也只能做到“最接近神”,當觀眾和NBA都發現喬丹難以復制時,已經是詹姆斯的時代了。
從喬丹證明聯盟需要代言人開始,NBA的造星之旅就不會停止。前代球員的種種鋪墊,讓詹姆斯從出道起就備受世界球迷矚目。如果在他之前最像喬丹的是科比,同為高中生選秀、打破科比保持的一系列“最年輕紀錄”的詹姆斯就是下一張聯盟名片。
詹姆斯的生涯目標一直以來有且只有一個:超越喬丹。只不過他選了另一條路。
顯微鏡下的“goat”
GOAT,或任何涉及“歷史地位”的評比,其實是“客觀榮譽”與“傳奇色彩”的集合體,并非全靠獎杯數量決定。
因而“籃球之神”不是獲得過11次總冠軍的比爾·拉塞爾、單場100分的張伯倫或保持總得分紀錄三十多年的賈巴爾,而是喬丹——他的6次冠軍之旅故事足夠精彩,時機又恰到好處,把NBA推廣向世界的功績前無古人。但也正因如此,“評選”標準存在彈性空間,也給了媒體大做文章的機會。
一方面,跨時代的實力對比本就是造星策略的一部分。一名球員初入NBA參加選秀,球探報告一般都會明確寫幾位已成名的球星,作為新秀未來發展的“模版”,詹姆斯當年的模版就有“魔術師”和斯科蒂·皮蓬。這項慣例多少帶點“蹭名氣”的意味。而球員生涯里如果總被和一些名宿并提,也就在無形中增加了關注度。
另一方面,媒體需要流量。維基百科上有一段很有意思的參考資料,稱“許多不同可靠來源經常將詹姆斯評價為史上最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寫過類似文章的媒體包括波士頓環球報、ESPN、CBS體育、NBC體育等等,它們的標題都會拉上喬丹作為對比,如波士頓環球報的便是《誰是GOAT,邁克爾還是勒布朗?》。
不同之處在于,流量時代對詹姆斯是柄雙刃劍,喬丹則是單向宣傳的受益者。社交媒體讓普通人離球星更近,杜蘭特用小號給自己開脫、歐文相信地球是平的這些私人言行都被曝光到了大眾面前,詹姆斯的線上動向給他自己引流的同時,也讓人們窺見了他自負的內心。按留存的各類資料,喬丹也有偏執、刻薄、對隊友嚴苛的一面,還熱衷賭博、緋聞纏身,這些則被更多隱藏到了球場表現背后。
換言之,GOAT的理想狀態是概括每個時代,但每名運動員都是時代造物。
球迷們經常調侃:“比起球員詹姆斯更像一位商人?!边@主要是揶揄他為拿冠軍的精明算計,以及表現得越來越明顯的重視數據勝過勝利。而球場之外,詹姆斯確實就是一位商人。
多年以前,詹姆斯說過“要掙10億美元”的夢想,去年6月《福布斯》稱,他已經是現役唯一一位身價10億美元以上的球員。他的收入除了和湖人簽到40歲、最后一年也能進賬5000多萬美元的高薪合同,還有許多場外來源?!陡2妓埂啡ツ?月公布的收入榜中,他年入1.21億美元,其中8000萬來自場外。
詹姆斯會和自己合作的品牌商談股權交易,例如2008年用代言費換來Beats耳機的部分股份;直接投資同樣不少,他是足球俱樂部利物浦、AC米蘭的股東;當然,他也擁有自己的公司,早在2007年詹姆斯就和好友馬弗里克·卡特創立了SpringHill,該公司后來又成立了3家子公司,覆蓋傳媒、影視等領域,電影《空中大灌籃2》即由其中一家子公司制作。
不論場內的“游牧王朝”還是場外的“商業帝國”,詹姆斯似乎總在做當下時代里最“對”的事,它們指向流量、效率和財富,如果拋開運動員身份,這些本是商業社會的成功法則。
在一些以籃球為主題的網絡小說里會有種有趣現象,主角會先打敗詹姆斯,之后的情節軌跡卻與現實里的詹姆斯相差無幾:更換球隊、聚攏球星、不斷投資……這或許就是厭惡與向往心理同時存在的縮影。如果將詹姆斯的經歷切換為普通人,就成了輕松跳槽、搭建團隊、始終是人群焦點、人生巔峰不斷……評價恐怕會變得積極不少。
很多人討厭他,也有更多人在其他領域想成為他。這就好像人類從不排斥欲望,只是反感欲望被展現得過于赤裸。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可轉載或翻譯。
文|龍承菲編輯|周亞波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久旱的秀粉們終于等到了一場甘霖:Mnet男團選秀《BoysPlanet》于2月2日開播,現在進度…
文|龍承菲編輯|張友發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陳飛宇塌個房,最害怕的可能是張大大。他最近在抖音搞起了“許愿直播間”,主打和觀眾連麥替人圓夢,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