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莉
編輯|周亞波
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
“很高興遇見你。”
年輕畫家陳十三對他的策展人李冰冰說出這句話時,兩人的“CP向”視頻已經在B站收獲了百萬播放量。毫無疑問,綜藝《會畫少年的天空》里這對“紅玫瑰影后姐姐x歸國直球畫家弟弟”的年下CP,讓節目熱度登上了新臺階。
一檔原本想靠“繪畫”作為新鮮由頭的綜藝,最終出圈靠的卻是CP,聽上去有些匪夷所思,但我們似乎也越來越習慣于此——更何況,《會畫少年的天空》的“出圈點”,還是時下流行的“姐弟戀”。這個在劇集領域熱火朝天的“CP主題”,燒到綜藝來,似乎沒什么意外的。
觀眾在劇集領域愛“嗑CP”已多有探討,在綜藝層面,該現象也更為明顯。與劇集領域還分劇內和真人不同,綜藝里的CP,一上來就是真人。
除了前面這對,最近的演員綜藝《無限超越班》,也捧出了沈月何與、薛凱琪周柯宇等多對CP;再往前《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里的“少爺和我”以及第一季的“皓史成雙”;《乘風破浪》里的“熱戀琪”、“于生鎖愛”;到《登陸圓魚洲》里的“白越光”,《嗨放派》的“為妮鐘秦”……
在嗑糖成為談戀愛代餐的時代,一如劇集里有言情,但劇劇都可以成為言情,在綜藝領域,即便專門以談戀愛為主題的戀綜方興未艾,各種五花八門的綜藝,還是想來,也能來分一杯“戀綜”的羹。
反過來,創作者們似乎也在迎合觀眾嗑糖的樂趣——沒有一檔綜藝不能做成戀綜,是當下綜藝市場的現狀。在各類綜藝中,創作者們總是有意無意地制造CP,或抓取類似的宣傳點,以求獲得更大的聲量,制造CP似乎已經被當成了綜藝創作的方法論。
CP成了第一生產力
在《會畫少年》中,李冰冰和陳十三的CP之所以能夠出圈,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的故事線,有一種言情小說照進現實的既視感。
在節目第一階段,節目邀請的五位明星策展人,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年輕畫家進行后續合作。而就讀于哈佛大學的涂鴉畫家陳十三,一直無人問津,眼看第一輪選拔時間就要結束,在只剩最后一分鐘時,李冰冰把自己的邀請卡給了陳十三。
為了表達感激,在后續的節目中,陳十三花了三天時間以李冰冰為主題作畫,更是形容李冰冰像光一樣“照亮了我”。對“糖點”極為敏感的觀眾們,很快就因為這種帶有“救贖感”的雙向奔赴而上頭,也連帶著節目一同出圈。
網友評價這對cp
眾所周知,作為最普世、也最穩定的大眾話題之一,“情感話題”仍然極為容易讓觀眾產生共鳴。雖然綜藝節目總是聚焦于某一領域,但只要找到足夠大眾的視角,就能吸引更多觀眾,而制造CP無疑是性價比最高的方式之一。就像《會畫少年》,雖然節目聚焦于繪畫這一垂類,但一些對繪畫不那么感興趣的觀眾,也能靠著對這對年下姐弟的愛意追完節目。
回溯綜藝領域,這樣的例子只多不少。
2017年,還是新晉人氣小花的迪麗熱巴,作為常駐嘉賓加入《奔跑吧》,和彼時處于頂流位置的鹿晗組成了“陸地CP”。最初“求生欲”很強的節目組,還試圖在后期中將兩人的互動導向“兄妹情”。但很快,二人陡增的CP大軍占據了輿論高地,陸地夫婦的熱度不斷攀升,甚至火出了國,這對CP的出圈,直接給處于轉型期的節目帶來了極高的話題度。
次年,耽改劇和選秀節目的出現,開始讓“嗑CP”這一以往更像是同人圈內部的詞匯,曝光在大眾層面,也讓創作者的心態產生了不小的變化。
如果說,早期節目CP還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彼時,在大多數情況下,觀眾的自發性仍然是這一現象的主要推動力;那么,在這年之后,嘗到了CP甜頭的各類節目,就開始有意將這一心理注入到節目的制作當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工造糖”時代。
當“CP”成為一種產業,它的泛用性更是滲透進了各種類型的綜藝節目中。不論是音樂、說唱、脫口秀,還是職場、演技或者喜劇綜藝,CP含量在節目內容和宣發中占的比重越來越高。
說唱綜藝《說唱新世代》播出時,石璽彤和Subs的CP走紅。這一對就連場內的選手和導師都在嗑。節目官方更是在嗅到CP氣息后,開始不斷剪出兩人的互動,但凡其中一方表演,必定有另一方的反應鏡頭。
黃子韜安慰
觀眾們在說唱綜藝里嗑選手,在演技綜藝里嗑導師。在以嗑CP為樂的觀眾眼中,節目的各類互動都可以成為糖點,哪怕它看上去很離譜——《導演請指教》里每期都要互懟的郭敬明和李誠儒,被觀眾稱作“相敬儒賓”,兩人的CP視頻多次登上B站熱門。
一些處在風口上的節目,觀眾們更是從一開始就開始盤算著各類CP的可能性。每一季的《浪姐》都會穩定產出不少CP,那英和寧靜的“寧那貝兒”;王紫璇和張儷的“量紫儷學”等等。這些CP的誕生,實際上也在和節目“女性力量”的主題相呼應,與節目外的社會風向相對應——“嗑CP”儼然成為了一種大眾情緒,也成為了我們觀察一些情緒與現象的窗口。
與此同時,作為提升綜藝節目效果,擴大節目影響力的重要手段,節目組也意識到“只要CP組得好,節目熱度少不了”的道理。
嗑CP別上頭,“制造CP”也是
觀眾愛嗑,創作者也開始迎合大眾需求,情況就會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
利用CP易出圈的特點,不少節目組開始“按頭”嗑CP。曾有綜藝宣發公司告訴毒眸(ID:DomoreDumou),在選秀播出的那幾年,行業內已經有了流程化的“造CP”業務?;A流程大概是:由平臺提供大熱選手名單,要求宣發公司以節目內容為根據,尋找、策劃相關選手的糖點,做出相應的內容并進行推廣,有時甚至會在節目錄制現場安排寫手和畫手。
從觀眾心理學上看,這種按頭,自然會起到反作用。不論是把CP名直接加進節目,還是后期特意加入的氛圍感特效,都透露著“官選CP”的“刻意感”。
但反過來,本質上,觀眾會不會“上頭”,歸根結底還是要節目的底子好,節目底子好了,CP的點綴才能被看見。如果一檔綜藝不足以吸引觀眾,蹩腳無趣的內容,是無法靠CP的甜來刺激觀眾分泌多巴胺,越蹩腳無趣,越會顯得刻意。
正面的例子自然也有。2020年,《脫口秀大會3》播出時“雪國列車”走紅,之后在《吐槽大會5》里“勉笠CP”又出圈,之后兩季,徐志勝和何廣智的“廣島志戀”,也成了大熱門。這些無一例外,都建立在節目本身可看的基礎之上。
《脫3》收官之后,李誕接受《貴圈》采訪時提到,在《脫3》錄制前,公司已經走到了需要背水一戰的節點。在開錄之前,李誕給眾人提出了“節目第一”的要求,最終節目在這一季集均播放量過億,挽救了公司頹勢。
雖然李誕在采訪中表示,“我認識的做節目做得好的人都很嚴肅。我們節目不太會弄一些慣用的娛樂手法什么的。當然這一季開始炒CP,也是他們(演員)主動的,沒有人要求他們,節目只是順水推舟了?!辈坏貌徽f,《脫口秀大會3》最終讓李誕賭贏,CP成為了蛋糕上的櫻桃,側面證明了“嗑CP”的基礎和時機缺一不可。
人們發現,不以戀愛為目的的綜藝,甚至更容易激發觀眾的嗑糖欲望。當場景放到職場、戶外真人秀、喜劇節目,觀眾對糖點自發的挖掘,更容易嘗到樂趣。就像曾經某位宣傳告訴我們的那樣,“真正好嗑的糖,應該是就像海平面上露出的小冰山,小冰山下方還應該有龐大的未被發現的部分?!?/p>
而非戀愛類的綜藝,內容主體和重點都在比賽、工作或游戲等其他方面,通常選手們都是抱著非戀愛目的進行合作、交流,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互動和相互之間的關愛,以及似有若無的隱秘情感,會更加真實且動人。
很多非戀綜節目也是抓住了這一點,進行營銷。例如,去年芒果TV的《初入職場的我們·法醫季》中的徐梓童、向琴琴,兩人一個是各方面都很優越的法醫高材生,一個是從入殮師自學成才的法醫少女,兩人從第一期就組隊實習。在組隊中,相互扶持共同成長,有觀眾將兩人比作《惡作劇之吻》中的江直樹和袁湘琴。
來自抖音剪輯
CP的熱度帶動了節目的話題,在《法醫季》收官后,芒果在去年底順勢推出了衍生綜藝《法醫探案團》,以類似《明偵》的形式,呈現法醫工作。而這檔由《法醫季》原班人馬錄制的節目,也成就了另一對CP:劉朝諭、屈軼齡。在節目官微發布的宣傳片段中,更是直接將二人共同做陶藝的片段剪成了類戀綜的風格。
這樣的職場綜藝無獨有偶,騰訊視頻去年的《令人心動的offer》建筑季,雖然整季“默默無聞”,但林鵬翔和陳铚研兩位實習生的CP話題倒是頻繁登上熱搜。節目結束后,兩人更是直接官宣了戀愛關系。
有人調侃,《令人心動的offer》“行走多年,終成戀綜”。這似乎在暗示,當節目無法在職場層面給出相關新鮮的、有意義的輸出,如果能靠CP故事線滿足觀眾的嗑糖需求,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
也不能只怪節目組“投機取巧”。畢竟,在綜藝內容本身對觀眾的刺激越來越小,且新鮮感流失的情況下,如果能靠CP搶奪一些觀眾的注意力,也未見得是件壞事。
到頭來,依然是一個考驗創作者、宣傳者去做博弈平衡的問題。“嗑CP”不能、也永遠不會成為綜藝節目創作的方法論,只能當做緩解當下綜藝行業瓶頸的一種方式。它是可以是迷幻藥,是小巧思,是不帶貶義的投機取巧,但解決不了真正的問題。
如何解決真正的問題?從去年《快樂再出發》在人物關系上抓取到的真實友誼,到近期《種地吧》在內容層面表現出的真誠,都在提醒著綜藝行業需要的不只是糖,還有更多好內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關鍵詞:綜藝 | 戀綜
易車號綜合影響力榜是依托于易車大數據,對入駐易車號創作者發布的影響力指數進行排名,由質量分,消費分,互動分,消費分等算法加權得出,體現易車號創作者內容優質程度、…
《毒舌律師》在內地上映5天,截至目前累計票房6800多萬。而作為一部港片,《毒舌律師》目前城市票房貢獻排名靠前的是廣州、深圳、佛山、東莞等粵港灣大灣區城市——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