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電影里關于西方神話的講述由來已久,導演烏爾善覺得中國人自己的東方神話也一定需要電影創作者去做——早晚有人去做,只是恰好他一直對此非常著迷,所以他與“封神”互相選擇了彼此。
華麗的大場面之下,《封神三部曲》探討的是當下充滿張力的命題:對父權的反叛,對偶像崇拜的粉碎等等,那些關于神與人、成長與覺醒、權力與欲望的交織,都是古老的東方神話和歷史故事在當代的表達。
“神話永遠是當代的神話,永遠是我們當下的觀念,是關照我們整個文化發展歷史與當代的關系的,我想要在這個層面去重新講述屬于我們的心靈故事?!痹凇斗馍竦谝徊俊飞嫌城岸?,毒眸(ID:Domoredumou)與烏爾善聊了聊這部會成為他職業生涯關鍵節點的作品。
上映三天,對于一個耗時十年的神話史詩電影項目來說,或許一切都只是起步階段。而對導演烏爾善來說,不管什么樣的結果,都是他早有準備且必將承受的,因為從最開始他就知道,這是他必須做的電影。
《封神第一部》
以下是經整理后的烏爾善的自述。
必須做《封神三部曲》
拿中國觀眾能感同身受的中國經典故事,做一個中國的超級大片,沒有什么可以參照的例子,中國電影里的中國神話故事很少。像《封神》的故事,它的國民性可能超過我們的想象,每個人一提到“封神”,腦子里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角色認知,很少有中國人說“我不知道封神”。
所以,如果中國要選擇一個題材去拍神話史詩,“封神”的故事是唯一選擇。它是把明代以前所有的宗教文化、世俗的神話傳說,再加上歷史的想象,融會貫通寫成的非常龐大的文本,擁有神話寫作的整個幻想性和隱喻性,里面有真實的歷史、時代的變革、善惡的斗爭和英雄成功等等,還包含普通老百姓的信仰,這是史詩類型的必須的原則。
每一個民族、每一種文化達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時候,都會產生這種類型的電影。
神話史詩類型有幾次高峰,一個是電影最早期格里菲斯時代,用《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等影片對他們的民族文化歷史有非常宏大的表達;二戰以后,美國成為西方文化和經濟中心,《賓虛》《十誡》《埃及艷后》等大量古希臘羅馬宗教故事,是對西方文化整理后電影化的表達;70年代冷戰以后,《星球大戰》跟美國當時的太空探索形成密切關系,但本質是古希臘神話的變體;現在對娛樂電影影響最大的漫威和DC,完全是古希臘神話、北歐神話的現代化放到了美國的當代社會的變體中。
《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
可以發現,這個類型(神話史詩)貫穿著任何民族的文化歷史,它需要不斷地被重塑,不斷地被當代化,不斷產生跟現在觀眾交流的可能性。
神話最重要的是建構民族的公共夢境,在這個夢境里面去探討我們的文化精神、民族情感和價值觀,這些東西是特別有意義的,永遠應該被一次次地講述。我做這件事是很有使命感的。
神話史詩類型是對一個民族非常重要的總結。中國一直以燦爛的傳統文化為自豪,中國的電影創作者一定也會做這種電影,早晚有人去做,恰恰我一直對歷史、神話等非常感興趣。
電影本身的力量和語言、呈現方式,讓它成為公共藝術最重要的工具,我選擇做電影導演,希望能夠找到這種適合電影表達的類型題材,像神話史詩就非常具備電影感,為電影去創造夢境,中國電影也需要一個這樣的類型。
《封神演義》已經是一個最著名的故事,三千多年來,從歷史變成傳說變成神話,我要拍每一個中國人的“公共神話”,這就是最好的題材——電影是在造夢,《封神演義》是全體中國人的公共夢境,為什么不做這個?
難度確實也不小,神話史詩類型需要對傳統文化真正有一個梳理、歸納、提煉,還需要好的表達能力,以及電影技術方面的支持,所以這里面會有一個重要的時機問題。
十年前,大家對國產片都挺有信心,我之前的導演作品在商業上也還算成功,當時的電影資本也非?;钴S,愿意支持這樣的項目,畢竟十年八年對投資來說是風險非常大的,但大家都很樂觀,于是就這么開始了。我覺得時機也比較合適,我的年齡也比較合適。
2012《畫皮Ⅱ》之后,如果再選擇奇幻的動作史詩類型,我就希望做一個挑戰性最強的,用更多的時間去完成它。2014年6月是第一次劇本策劃會,我正好42歲,是一個導演能量最旺盛的時期,我想把它全用來拍《封神三部曲》——雖然所有的事情不可能按自己理想的方式發展,但最重要的部分是,在那個時間點,我應該選擇一個各方面的難度都最高的電影項目,而不是做一個熟悉的、對我來說容易做的電影。
如何讓現在的觀眾相信這個故事
劇本花了四年的時間,2018年開拍后還在修改,最開始主要是請一些專家學者給我們做“封神”和商周歷史方面的解讀。我們找到了很多關于這段歷史事件的文本,既有比如《尚書》《史記》《戰國策》這種歷史文本,還有《武王伐紂平話》《封神演義》等小說,文本差異很大,每個時代對這個事件的描述都有不同。
像我們改編的兩個文本,宋元的《武王伐紂平話》是分上中下三卷的2萬多字的話本小說,主要角色也是殷郊和姜子牙,但沒有昆侖仙人這套設置,明代的《封神演義》添加進去的大量的道教元素,最終寫作目的是給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形成一個神仙譜系,文字成就其實一般,但文化價值非常高,因為高度融合了歷史真實、宗教體系還有民間傳說,綜合性特別強。
任何時代的寫作都是當代的,如果我們去根據這些文本拍一個電影,也仍然在尋找它的當代性,這是最重要的。
在今天要上映《封神第一部》,應該傳承了原作的哪些元素?改編哪些東西?如何與現在的觀眾真正產生共鳴?它有什么樣的當代價值?當時大量的時間是在做這個工作。
現在觀眾看到的所有內容是從當代人的角度,對封神演義的文本進行三個很重要的改編后的。第一個很重要的改編是封神榜的設定,原作里面封神榜是一個死亡名單,人間要發生一場浩劫,這個設定對當代的觀眾來說,最起碼對我來說很難接受,因為我們不太相信“昊天上帝打工”這件事。
所以現在的“封神榜”在電影里是大家都需要的東西,它意味著一種善惡的判斷,凝聚著所有人類的魂魄,產生一種超級的力量,但這種力量,唯有所有人推崇敬仰的共同領袖(天下共主),才能夠調動——這個設定很重要,它相當于給故事一個焦點,大家都要去追隨這條線索。
拿著封神榜的姜子牙,要帶著觀眾進入到整個歷史事件中去,做出選擇:誰是真正的天下共主?把封神榜交給誰?這樣故事就擁有了貫穿始終的一條線索。在這中間,有個很重要的關于人性的探討主題:到底誰能開封神榜?這個人是不是真的為天下蒼生的命運而開榜?這是非常根本的改編。
《封神第一部》是紂王無道、諸侯反朝歌,是一個覺醒故事,第二部是保衛家園和英雄成長的故事,第三步才是武王伐紂,然后封神。這是一個非常規整的三段結構,我們變成三部曲也是依據于這個構架。
結構清晰后,就是找到主角。原作里面姬發一直在,但存在感很低,到最后的牧野之戰才和紂王碰面,如果電影劇本這么寫的話會很難,因為這兩個人物的關系沒有建立起來。我們就在考慮,誰來做第一男主角。
一般《封神演義》的故事是拿姜子牙做第一主角,但這不夠有戲劇曲線,因為姜子牙是一個成熟的智者,作為主角承擔的主題會比較簡單,沒有一個年輕人所承擔的主題那么豐富——史詩一定要承載成長主題,人格碰到什么樣的挑戰、做出什么樣的選擇,然后獲得人性成長,這是史詩尤其英雄史詩必須要處理的題材。
《封神第一部》殷壽
從英雄史詩的角度來說,唯有姬發可以做男一號,故事一定要從他開始,反派的男一號一定是殷壽,因為在劇作上需要他們兩個人之間形成非常緊密的關系,一個偶像和粉絲的關系。所以我們最大的改編除了封神榜的設定就是姬發,他成了從小跟著殷壽長大的質子,還崇拜殷壽,想成為像殷壽那樣的英雄,他要通過一些事件才能覺醒,這是第一部要講的主題。
第二部他會面對強大的挑戰,要去保護自己的家園,開始進一步地成長,所以這個設定是特別關鍵的,把兩個最核心的人物關系先建立得很牢固,這樣整個戲劇性會比較強烈——從崇拜紂王到發現他的真相,然后反叛,成為他最重要的對抗者,最終戰勝他。
這些改編需要做很多背景的調查梳理,要把所有東西都了解清晰之后,忘掉它們。劇作階段要忘掉那些在電影化處理以后的奇觀,這些東西在劇本創作初期都沒有意義。
一定要用最簡單的方法去思考這個題材。如果要用很低的成本拍這個故事,哪些劇情是不可以被舍棄的?如果要用藝術電影的方式或者是一個舞臺來呈現這個故事,哪一條敘事線是一定不能被刪減的?哪種情感是最打動人的……需要我們特別客觀地去判斷這個東西。
我想了挺長時間,如果讓我保留最不可以被刪除的人物和事件的話,可能是文王食子那個事件,姬昌受脅迫不得不吃掉自己長子的肉做的肉餅,非常沉痛地回到了故鄉——那個畫面讓我念念不忘、耿耿于懷。
這個父親當時內心經歷什么樣的強烈情感的沖擊、怎么可以做到這樣的?殷壽為什么要這么做,為什么要用這么殘酷的方式去摧毀他的政治對手?這個事件對姬昌姬發的家庭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
這是我認為的最核心最強烈的事件,如果沒有任何條件拍那些戰爭場面,這個家庭事件,這組人物是我一定要拍的,它是整個戲最核心的部分,不可以被刪減,但是我們要把這件事重新梳理,讓它真的符合現代人能夠理解的這些情感和動機。
還有一組人物關系是殷郊和他的父親殷壽,殷郊很崇拜自己的父親,媽媽被妲己殺死之后,他要復仇,結果被父親推上了斷頭臺,僥幸被仙人救走獲得了法術,準備找父親復仇,但最終還是回到父親身邊,成為父親的捍衛者,阻擋從小一起長大的姬發。
殷郊作為兒子和他父親的關系是非常矛盾的,我特別想探究這樣矛盾的關系。這兩組父子關系,兩個家庭,是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核心要素,如果要改編這個故事,一定要從這個出發,講這兩個家庭的故事。
父親處死兒子這件事是很難發生的,必須有充足的理由和非常明確的目的,才會做出這樣極端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把殷壽的人物立起來:首先,他是一個野心家;第二,他害怕失去權力;第三,他要清除所有的異己。
他做的這些事情都有他作為一個政治野心家的非常具體的目的,而不是被妲己蠱惑了,我覺得那樣就沒力量了——作為一個反派,他挑戰我們每一個普通人和正常人的道德觀念,他要有充足的理由我們才會相信,所以,首先要在劇作上讓觀眾相信。
妲己,殷壽,姬發
《封神第一部》里的妲己也有很大的改動,我不喜歡《封神演義》里對女性的貶低,說她們是紅顏禍水,所有邪惡的事都是女性策動的,這首先不符合我對女性的看法,不符合邏輯,不平等。其實從歷史的角度來說,也是那些政治家推卸責任的方式,把罪責推卸給女性,是女性污名化的一種方式。
這些邪惡就是殷壽本人內心里有的,有邪念,妖孽才會依附,它們只是工具,所謂的妖精法術只是工具,因為你心里面有野心、有惡念,要去爭奪權力。所以妲己在這個故事里面,其實只是想滿足殷壽目的。
殷壽的血幫她解開了封印,她無非就是想要回報他,“你有什么愿望?我幫你實現”。她不管這件事是正義或者邪惡,因為她是一個狐貍,目標就是生存。剛好妲己有一定的法力,可以幫助“恩人”實現愿望,在這種前提下,殷壽這個人物的野心是我們要探討的目標。
無論是什么樣的神話故事,其實都通過角色來演繹人性的復雜性和極致性,殷壽和姬發其實是極致的對比。
第一部里,殷壽和姬昌兩個都是王者,為王之道完全不一樣。后者是一個仁慈的父親,一個充滿愛心的、睿智的、有堅定信仰的人,后者則是為達到目的不擇一切手段,欺騙整個天下蒼生,包括欺騙神明。
所謂成為天下共主,并不是要去統治某個地域,而是要成為自己生命的主宰,你要有堅定的信念,要在所有的挑戰和壓力面前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這可能是神話史詩類型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接近于心理學層面的部分,所有的神話史詩其實都是心靈成長的故事。
姬發是有英雄觀的,一開始是盲目或者天真的,但逐漸發現真相后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所以他們整個故事的劇情發展和戲劇沖突,其實在討論這些基本的觀念——我們應該堅守什么樣的人性底線?結論是善良的力量最終讓我們成為生命的王者。
人性的沖突,人性的選擇和人性的成長,是觀眾到電影院所觀看的重點,視覺奇觀必須附著在前者之上,《封神第一部》才會被大家真的喜歡,否則只有那些炫技的部分,電影沒法看,我也沒法拍。
再談工業化
這幾年大家一直在討論電影工業化的問題,我自己總結的是三個層面。
首先是創作層面,一定是類型化創作的,任何電影都有類型范式和標準,文藝片也是類型之一,有自己范式。要是一個娛樂傾向的(電影),比如動作片或冒險、奇幻電影,也要達到這個類型的創作基本水準和制作標準。
第二個層面是制片管理層面,尤其是幻想類型這種本身技術復雜的電影,要有科學的工作流程和方法,這個是我們探討得比較多的?!斗馍袢壳穭〗M的分工非常細致,工作流程非常清晰,部門配合非常的默契,所以大家看到的是工作現場非常有序,效率非常高。
制作流程管理方面的工業化問題,需要充分的前期準備。我們前期建組籌備整整兩年,拍攝是一年半,漫長的工作周期,龐大的劇組分工,整個三部曲先后在劇組注冊的工作人員又8000多人,有438個拍攝日。
《尋龍訣》是我之前拍時間最長的,也只有141個拍攝日。但是《封神三部曲》單組拍了342個拍攝日,這個工作量和制作的復雜程度下,怎么去管理這個團隊,其實就需要工業化的和方法。
第三個層面是關于科技應用方面,很多人談到工業化談的是科技應用,什么虛擬拍攝、動態捕捉和電腦視效之類,其實是工業化技術方面的一個部分而已,這些東西一直在更新,就只是制作環節的一個規劃問題。對像《封神三部曲》這樣的項目,是有一個視效技術的大的升級的。
視效技術分兩個很重要的層級,電影視效有最重要的分水嶺,就是有生命體和無生命體。無生命體,比如說是數字場景、數字建筑,粒子的崩解,災難片里的那些,但更難的是有生命體的視效,在整個電影視效的層級里,最高難度叫有生命體的視效。
比如《封神第一部》里的數字角色雷震子,還有九尾狐、墨麒麟、龍須虎等數字生物生命體,還有大量的集群動畫數字人,就你們看到所有那些戰爭場面里全部都是數字人,這種有生命體的視效是最難的,但整個《封神三部曲》里充滿了這樣的鏡頭。
《封神第一部》雷震子
《封神第一部》可能就有1700個視效鏡頭,第二部第三部里會更多,當時國內不能完全完成這些,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自己成立一家公司,來平衡創作的各個環節。比如說在中國選擇所有的概念藝術家,因為中國人的故事,審美必須要中國人來參與,而視效藝術家,要從全世界尋找。整個視效的制片人要全球去組織團隊,有的最核心的部分是我們自己來做,比如雷震子、墨麒麟這種最難的數字角色和數字生物,都是我們做的。
有些分解層級的,都分在全世界不同的視效公司,最終我們來做全流程的管理,組織高難度的創作,再分包8個公司一起來完成整個的電腦視效的所有制作內容。當時正好是在疫情中,遠程協調完成這么大體量的視效工作難度其實很大。
現在回頭想,很多事我都沒有第二個選擇。因為我本身做導演的工作,每天都面對好多的選擇判斷和決定,我的工作就是回答別人的問題?!皩а荩@個行還是那個行?導演,這么寫還是那么寫?導演,這么演還是那么演?”就永遠都在做判斷和決定,難免會懷疑,我的決定是對還是錯?
但每一次的選擇,最后都回到我做這個電影是對的。這個選擇讓我非常踏實,因為我有好多問題要去探索,有好多知識要去學習,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因為它有難度,所以能激發人特別強大的潛力,這種有挑戰性的項目對創作者來說是有刺激的。
在拍電影之前,我做了十年的當代藝術,但我還是希望做從精英藝術轉向大眾和通俗的藝術,選擇做一個主流的娛樂電影導演。藝術本身和表達的方式沒有高低之分,僅僅在于作品的質量和最終呈現出來的精神品質,通俗不意味著膚淺。
創作者必須要用通俗的方式去表達觀點,探討的主題有一定的公共性,比如說神話史詩,它必須通過電影院傳播給觀眾,不能走小眾的方向,不能走精英化的方式,因為神話史詩就是公共的。它是探討我們整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我會選擇這種類型,繼續拍下去。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烏爾善 | 封神第一部 | 封神三部曲
7月第二周,《碟中諜7》席卷全球院線。在北美,《碟中諜7》前五天便進賬近8千萬美元,以明顯優勢奪得周末票房冠軍,并收獲媒體和觀眾的一致好評。同時《碟中諜7》在海外也拿到1.55億美元,足以排進暑期檔單片前三甲,但拍攝成本也大幅膨脹至2.9億美元,后續的回本之路并非一片坦途。
在上映最初,影片最飽受爭議,或者說最“勸退”的部分,就來自于角色的形象設計。在《長安三萬里》最早發布的預告片的評論中,能大量看到觀眾們對角色造型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