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嘉琦
編輯|周亞波
新舊年交替之際,又到了各家平臺總結年度成績單的時候。
然而,當對此關心的觀眾們看起這些“年度總結”時,難免不皺眉頭:且不說在顯示播放量的時代,就曾有“哪家注水更多”的討論;近幾年關閉前臺播放量顯示后,長視頻平臺的劇集內容熱度更是完全失去了統一衡量標準——各平臺都基于自有計算公式展示熱度值,因為算法不同,并不具備橫向比較的價值。
2022年,愛奇藝為熱度破萬的劇集設立了“榮譽殿堂”,去年有五部入選;優酷的爆款門檻同樣是熱度值破萬,去年有足足11部;騰訊設立了“爆款俱樂部”,門檻是三萬熱度值,算上《繁花》,去年共有四部。
2023愛奇藝“榮譽殿堂”劇集
雖然關閉前臺播放量有效地控制了惡意刷量的行為,但帶來的困惑卻并沒有減少。平臺的算法不一,各個數據機構給出的統計結果也有一定差異?!氨睢背闪诵W,與此對應的,好像什么作品都想找個角度,吹自個兒是“爆款”。
現在,這種情況有望得到改善。1月18日,廣電總局在官網刊載了“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科技司關于對《網絡視聽收視指標及計算方法》(以下簡稱“方法”)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行業標準報批稿進行公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圖源:廣電總局官網
《方法》的制定釋放了一個較為明確的信號,即網絡視聽收視指標將會擁有一套統一的行業標準?!斗椒ā返恼囊蔡岬搅讼喈斁唧w的各項指標,包括計算公式、權重及有效范圍等等。
可以預見的是,“爆款”以后將不再是個模糊不清的定義,而是擁有了一致的官方標準,這對行業來說無疑是利好消息。不過,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這似乎也從來不是一件邏輯簡單的事兒。
先來看看通知附件《網絡視聽收視指標及計算方法》中的幾個關鍵信息。
首先是前言中提到的起草單位。除了廣電總局外,值得關注的是長視頻平臺愛奇藝、優酷和芒果TV,中短視頻平臺B站和快手,以及背靠各地廣電的新媒體平臺,央視網旗下的未來電視、上海廣電及SMG主管的百視通和廣東廣電旗下的南方新媒體,而騰訊和抖音則不在其中。
不難看出,《方法》嘗試覆蓋盡可能齊全的終端,與起草單位相對應,《方法》的目標適用范圍會囊括電視大屏、計算機、移動智能終端、投屏等等。
除了終端介質,符合標準的用戶范圍,《方法》中也給出了較為具體的說明:一分鐘內收視行為多于60條或者一天內多于一萬條的都會被判定為無效用戶,主要是為了杜絕大規模刷量行為。
另外,還有一些比較細致的對有效播放的標準判定,比如三倍速及以上的播放和時長在3秒內的播放都會被判定為無效??磸V告的時間也不會被算在播放時間內,而是有單獨的計算方式,即不少于1秒的廣告觸達,計作有效廣告觸達。
附件中一共對29個基礎指標和28個擴展指標給出了明確的定義與計算方法,內容非常復雜。概括來說,就是將用戶的收視行為細化為幾個步驟,從注冊、登陸平臺,到瀏覽相關頁面,再到播放內容、暫停和倍速、點贊互動等,所有行為都會被轉化為數據用于統計。
收視行為細分
平臺部分的數據,能更直觀地看到各平臺目前最在乎的幾項基礎數據,比如用戶活躍、留存、回歸和實時在線人數等等。
針對單部劇集的熱度,主要參考的是后兩者,即頁面收視和內容收視。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內容收視的部分,考慮到倍速的影響,會有等效收視時長(把倍速觀看的時長換算成1倍速)和實際收視時長兩個指標,同時還有回歸、留存、互動等各維度的統計。
比例的計算同樣重要,以所有相應的收視行為為分母,能夠橫向比較所有“分子”的各項數據,比如點擊率、收視覆蓋率、完播率等等。
目前看來,附件中給到的數據,對于評估劇集和綜藝等網播內容的播放情況來看,已經稱得上是詳盡。每項數據單獨拿出來,對于內容創作者和觀眾而言都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從目前輿論場上的反饋來看,對于觀眾而言,最重要的意義是,“爆款劇”似乎終于要迎來統一的標準了。
網播時代來臨后,關于播放量的故事就一直沒停過。
2018年9月是最重要的節點。在此之前,網播時代的到來,讓網播量逐漸成為衡量作品熱度的唯一標準,伴隨而來的則是造假、刷量等屢禁不止的行業亂象。許多刷量軟件在市場上流通,甚至有宣傳方和劇集制作方主動下場,為了完成數據KPI主動造假,一時間,虛假播放量充斥著內容市場。
隨便舉例一部劇就能感受到當時的數據水分:知名的“摳圖劇”《孤芳不自賞》,豆瓣評分只有3.2,評分人數不超過7萬(這還是現在的數據),但當時顯示的前臺點擊量卻超過200億,超過2018年愛奇藝夏天表現最好的《延禧攻略》。
圖源:豆瓣
針對唯數據論的行業亂象,監管部門在此前就屢有規定出臺,2017年9月4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五部委下發了《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確指出“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收視率、播放量造假行為”。
此后,率先作出響應的是愛奇藝。2018年9月3日, 愛奇藝正式宣布關閉顯示前臺播放量,改用熱度作為新的衡量標準,算法包含了用戶觀看行為、互動行為、分享行為等等,但熱度值的具體算法并未公開。
當時,關于“熱度值到底是否值得參考”的問題,就引發了大面積的討論,毒眸曾經統計過愛奇藝取消前臺播放量顯示前后的數據,發現二者并不完全成正比。
另外,彼時取消前臺播放量還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動作,包括平臺內部定級、廣告主投放選擇等在內的各方面工作流程都需要重新調整。
愛奇藝之后,優酷也在2019年1月發布官方聲明,關閉了前臺播放量。騰訊視頻則是三家當中最晚做出這一決定的平臺,直到2022年6月才正式宣布。
自此,三家長視頻平臺都不再在前臺顯示播放量,轉而采用圍繞自身生態所搭建的綜合熱度指標。由于愛優騰計算熱度的方式不同,且后臺數據不再公開,因此所有劇都只能在平臺內部進行比較,不同平臺的劇不再具備橫向對比的維度。
熱度失去了統一的標尺后,一大直接的影響就是,爆款劇變得更難被定義了。平臺的熱度值當然有參考價值,但僅限于平臺內部的劇集比較,因為各平臺計算熱度值的方法不同,又各有側重,因此會呈現出較大的差距,騰訊視頻不同于優愛的“三萬爆劇門檻”便是一個例子。
客觀上,這種混亂也有一定的好處,比如,它的確把部分注意力從播放數據上解放出來,讓內容向討論更多地占據輿論場,進一步,也加速了品質與熱度的綁定。
過去幾年的爆款劇集,如《狂飆》《漫長的季節》《蒼蘭訣》等,豆瓣評分都在8分以上,有出圈角色和演員,還能引發全民討論。微博、抖音、豆瓣甚至小紅書幾個社交媒體合力,才能為爆款劇加冕。
《狂飆》《漫長的季節》《蒼蘭訣》(圖源:豆瓣)
比起用單一數據衡量,近兩年的爆款劇門檻的確變高了,觀眾自發地形成一套標準,審視市面上的所有作品。在計算方法不透明的前提下,平臺熱度值也逃不過被觀眾質疑的命運。
對于本來就與個人審美偏好密不可分的劇集而言,這種定義方式看似也并非不合理,只不過在缺少“統一標準”的前提下,每年能讓全民達成“共識”的爆款劇的確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難有說服力了。多的是“各花入各眼”,和略顯眼花繚亂的“熱度值戰報”。
如今廣電牽頭,為網絡視聽內容制定統一標準,整體來看無疑是利好行業發展的。
為什么同一部劇同時在雙平臺開播,熱度值卻不同?第三方數據是否可信?判斷一部劇是否值得一看時,應該參考哪個數據?取消前臺播放量后,雖然有效遏制了惡意刷量的行業亂象,但仍然未能解決觀眾在挑選劇集時的種種困惑。
雖然目前還未說明哪些因子數據會公開展示,但可以期待的是,擁有統一標準之后,針對“爆款劇”的討論將會更聚焦。同時,由于所有內容和所有播放渠道都共用此標準,也更方便觀眾進行橫向比較。
除了觀眾一側,《方法》中提到的大部分數據,對行業而言更具有參考意義。
早在2018年愛奇藝關閉前臺播放量時,就在聲明中提到,播放量的亂象會讓制作公司失去指導內容制作的評判依據,廣告主也無法對營銷投放的效果作出合理評估。此前也有影視導演向毒眸表示,不造假、不摻水分的數據,對于認真做內容的人而言是好事。
愛奇藝發布官方聲明
正如電影票房一樣,雖然不能完全與一部電影的質量掛鉤,但卻直觀地體現了“愿意為這部電影買單”的觀眾人數。這類精準、統一和透明的公開指標,既能讓觀眾在觀影選擇上有所參考,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導制作方和投資方的后續動作。
同樣地,雖然觀劇行為比購票行為更復雜,但網絡視聽數據統一后,如果各項數據都能被拆解出有指向性的參考維度,也能達到類似電影票房的效果。比如,對“有效廣告觸達”的判定,能精確地幫助廣告主衡量投放某部劇集的成果。
在通知發布后,大部分網友都表示支持,不過也有不少人針對細則提出了一些質疑,比如“時長不小于2s的內容觸達,記為有效內容觸達”的規定中,不小于兩秒很難避免用戶誤觸的操作。這點仍然要看最終顯示的方式,因為在復雜的數據統計中,也有完播率、收視時長等能夠完全規避誤觸的數據指標。
從多達30頁的《方法》內容和龐雜的計算公式中能夠感受到,與只用票房便能統一衡量的電影和過去在電視機上收看的內容相比,在網播時代,劇集觀眾的行為顯然更為復雜。
打開一部劇只是開始,暫停、倍速、發送彈幕等等操作,對衡量一部劇而言都有意義。如果再加上無法衡量的觀看場景,就更加難以統計:聚精會神地坐在電腦前看完一集電視劇,和一邊做別的事情一邊放著劇當背景音,就指向對劇集本身的兩種評價。
另外,在劇集類型化和分眾化趨勢愈發明顯的時代,并不是所有劇集都身處同一片海域,用戶本身所處的圈層同樣十分重要,比如性別、年齡、城市、偏好等標簽。這也意味著,在報告沒有根據用戶群體和劇集類型做進一步規定的前提下,如今統一的數據指標,雖然重要,卻不是唯一指向劇集優劣的象征。
值得一提的還有如今社交媒體在劇集行業中的參與程度。正如前文所言,比起用收視率來統一衡量劇集熱度的臺播時代,如今社交媒體的熱度值,同樣能夠佐證一部劇的走紅程度。一部劇在輿論場的聲量,雖然很大程度上也受到營銷宣傳打法的影響,但能夠引發全民正向討論的作品,無疑是經過市場驗證的優質內容。
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無論是收視時長、播放次數還是觀看人數,都無法與一部劇集的質量直接正相關。以第三方數據平臺云合數據與如今最主流的評分平臺豆瓣對比為例,前者的有效播放占比TOP20和后者的評分TOP20,只有兩部劇重合。
圖源:豆瓣
在這些客觀問題的基礎上,無論是全網統一的數據,還是過去各平臺的熱度值,歸根結底都只是參考。行業標準的落定需要時間,它所帶來的影響,也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才慢慢浮現。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無論是從業者還是觀眾,都應該更理性地看待數據的價值:讓數據成為工具,而不是被它綁架。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國產劇
1月31日,2024年春節檔新片正式開啟預售。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短短4天時間,8部新片目前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已經超過兩億。但具體到內容供給層面,今年的情況和去年有著明顯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