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南豆
沉寂了一整年的網絡電影行業,終于在春節短暫地重回大眾視野。各平臺紛紛拿出春節檔片單,涌現出不少驚喜。
2022年的口碑之作《目中無人》推出了續作《目中無人2》,開播兩周票房約1300萬,豆瓣評分7.2成功超越前作,也是近一年來的最高分網絡電影作品。本來相約“大銀幕見”,但最終還是基于風險考慮轉網,也給網絡電影帶來難得的上升敘事。
《目中無人2》(圖源:豆瓣)
另一邊廂,優酷獨播的《黑白潛行》港片風味濃厚,拿下超過2800萬分賬票房;騰訊視頻推出的《畫江湖之天罡》有IP加持,雖然非傳統網絡電影,但6000萬的票房也令行業振奮。
在2023年各維度數據全面下滑之后,網絡電影行業依賴節假日消費重新振作,但行業也還遠遠沒到能樂觀的時候?!疤豳|”進程阻塞,“減量”一瀉千里,行業從業人員和觀眾都在被新興品類所引流,網絡電影到了亟待重新梳理自身價值的時刻。
原本,《目中無人2》是奔著院線去的。但1月19日,《目中無人2》在官方微博上發布公告,表示還是決定回到愛奇藝云影院,核心原因是“武俠電影時至今日卻呈現創作凋零、市場鮮見的景象”。
《目中無人2》制片人魏君子告訴毒眸,院轉網的決定是在公告發出的一個月之前才做出的,《目中無人2》的整個制作周期都是全面對標院線電影標準制作的。
在院線市場,武俠電影的天花板肉眼可見,國內影史票房最高的武俠片是《龍門飛甲》,僅6.8億。而且這已經是2011年的電影了,近些年還在選擇該類型的創作者也鳳毛麟角,難免讓人對新映武俠片的票房前景感到擔憂。
不過,隨著徐克待映的新作《射雕英雄傳》,以及袁和平正在籌備的《鏢人:風起大漠》之后逐步上映,在大制作的帶動下,魏君子看好武俠電影未來在院線重新風靡,也沒有放棄《目中無人》后續作品再度登陸影院的可能性。
另一重院轉網的原因來自演員謝苗,作為網絡電影界新一代的“門臉”,他也收到了很多院線電影項目的拍攝邀約,而他的經紀約也簽在了《目中無人》《東北警察故事》系列的出品方和制作方輕刀快馬影業。在魏君子看來,對于謝苗的規劃需要從長計議,到這個階段也不必去承擔不必要的風險。
毒眸曾經在前年對《目中無人》第一部進行過詳細的案例復盤(點此閱讀:《一部7分網絡電影,是如何誕生的 | 對話主創》),利用低成本打造高口碑,從而實現示范效應,是《目中無人》對行業最有價值的經驗。
而到了第二部,雖然對標的是院線制作標準,但它在成本控制方面的優勢仍然沒有丟棄。魏君子透露,《目中無人2》的成本控制在院線級別武俠片的最低標準,這樣即便最終轉網,對主創團隊而言回收成本壓力也并不高。
目前,《目中無人2》開播兩周已經達到約1300萬票房,而《目中無人》第一部在35天點播期內共獲得900多萬票房,《東北警察故事2》是1500多萬。在行業下行的情況下,輕刀快馬保持住了逐步遞升的成績。
《目中無人》《東北警察故事2》(圖源:豆瓣)
對輕刀快馬而言,整個團隊也已經從創業初期的第一階段走到了第二階段?!暗谝浑A段我們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做什么都是搏。那么到現在這個階段我們有一定的本錢了,可以有一定的能力去規避風險,那為什么不呢?”魏君子表示。
在創作層面,一個突出的特征在于,《目中無人2》相比前作加入了更多情感細膩的文戲部分。文戲與武戲的比例問題,是武俠類型或者動作類型中長期以來的創作難題,它沒有絕對的標準答案,取決于創作者的利弊權衡。在豆瓣的評價中,既有用戶表示第二部對人物塑造的變化很驚喜,也有用戶表示打戲“相對泄氣”。
魏君子解釋道,“《目中無人2》是在《目中無人》定剪之后就開始籌備了,也就是2021年的6月,而《目中無人》實際上在2022年6月才正式上線與大家見面。也就是說,《目中無人2》的創作,其實并非接收到《目中無人》的觀眾反饋之后才進行的,而是從對院線電影的理解而出發的。如果后續作品決定上院線的話,還是會在文戲和人物關系方面多做文章,但如果是瞄準網絡電影市場的話,還是強化動作戲更適合?!?/p>
可見,對網絡電影及其固定受眾而言,動作戲或者其他刺激性元素是更顯見的舒適區,而此次加入細膩的文戲是一次意外的突破。不過,從如今的口碑與票房表現也可以看出,做好文戲未見得沒有出路,踏出舒適區對網絡電影從業者來說不見得是件壞事。
打開《目中無人2》,能看到許多彈幕在爭論這到底是第一部的前傳還是后傳,以及最后決戰之后,成瞎子力竭倒地,是不是意味著沒有第三部了。
在主創團隊的設想中,《目中無人》系列不會是上下集的延續關系,而是人物系列電影。魏君子提到,“就像‘黃飛鴻系列’、‘007系列’一樣,每集都是這個人物,但每一集都是新的一段旅程,會遇見新的人物?!?/p>
輕刀快馬有把《目中無人》《東北警察故事》兩個IP做成某種“宇宙”的意識。魏君子透露了今年輕刀快馬的待映作品,分別是一部基于《東北警察故事》的衍生電影《制暴》,和一部基于《目中無人》衍生電影《捉刀人》。二者都是在各自IP的世界觀里向外延展的支線。
在電影行業中,從原創劇本里誕生的IP本來就少,有機會做成“IP宇宙”的更是不易。在院線市場,目前仍然活躍的IP莫過于《熊出沒》,每年難以企及的上座率都在彰顯著IP本身的強號召力。而這樣的號召力是依賴每年穩定的口碑輸出疊加而成的。
在網絡電影市場,也有一些原創IP的系列電影案例,如《大蛇》系列、《暴走財神》系列、《二龍湖》系列等等。但礙于口碑因素,這些系列沒能破圈,票房表現也跟隨著大盤表現而持續疲軟,品牌效應失效。以《大蛇》系列為例,從2018年到現在更新了4部,分賬票房分別為5078.4萬、3256.7萬、3742.2萬、2077.4萬,豆瓣評分穩定在5分以下。
《大蛇》系列電影(圖源:豆瓣)
這表明,口碑不足的系列電影事實上沒有建立起真正的壁壘,難以將上一部的觀眾基礎延續到下一部?!赌恐袩o人》《東北警察故事》能做IP系列化的基礎是口碑的穩定性,下一步不論是上院線還是繼續上網,都能收獲前作積累的粉絲效應助力。
而上院線,也始終會是《目中無人》IP建設的關鍵一步,因為這意味著對原有觀眾圈層的突破。當IP的受眾基數擴大,基于IP衍生的更多的跨媒介產品,如劇影聯動、影游聯動等,或者品牌授權等商業化路徑,才能成為可能。
在許多用戶的留言中,“吊打其他春節檔電影”也是《目中無人2》收獲的高頻評價。只不過,作為網絡電影,實際上檔期概念并不如院線強。不比院線“專為春節檔設計”的產品氣質,網絡電影很多時候“只是恰好在春節上映”。
愛奇藝高級副總裁楊海濤曾提到,“我們是一個流媒體,在檔期這個概念上不是特別強。但是因為我們推出‘動作高手季’是一個廠牌,這個廠牌推出之后,選擇春節,只是覺得春節觀影的人數更多,我們想把這個廠牌一炮打紅,其實是為這些片子服務?!?/p>
一語中的。不論是《目中無人》第一部選擇在暑期上線,還是《目中無人2》選擇在春節上線,本質上都是因為這兩個時間段是一年中網絡電影市場觀影人數的高峰期,平臺選擇拿出最能打的作品上線,而沒有在觀眾中形成所謂的檔期化消費習慣。
從2021年全行業強推“網絡電影春節檔”以來,除了第一年《發財日記》和《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因其院線級別的制作,短暫點燃起行業的興奮點之外,后續每年都處于“雷聲大雨點小”的尷尬狀態中。
《發財日記》《少林寺之得寶傳奇》(圖源:豆瓣)
直到今年,各平臺做出不同側重,形成差異化發展。愛奇藝打出“動作高手季”廠牌,主打動作電影;騰訊視頻推出“鵝家電影線上春節檔”,突出遴選了多部契合春節氣氛的喜劇片;優酷則是喊出“大片一條龍”口號,分成了“爆笑”“超爽”“狂飆”“暖心”四個品類,主打應有盡有。
其中的一些代表作也值得分析:已經超過2800萬票房的《黑白潛行》,是目前2024年分賬票房冠軍,且成績已經超越了2023年的第二名,是優酷將自身港產片優勢充分發揮的產物;而騰訊視頻推出的《畫江湖之天罡》,從元旦開始上映,經過春節之后票房突破了6000萬,也是騰訊動漫行業優勢地位的延續,網絡電影從業者盡管難以突破動畫的制作壁壘,但近似的“真人漫改”賽道并非遙不可及。
《黑白潛行》《畫江湖之天罡》(圖源:豆瓣)
另外,還有三家平臺拼播的《暴走財神5》。該系列連播5年,每年都在大年初五迎財神的日子上映,成為一種節日對口生產的“吉祥物電影”。強調電影產品的實用價值并不丟人,去年院線的很多爆款同樣在營銷層面強調影片的實用價值以吸引觀眾,作為一種大眾娛樂消費品,這當然是銷售策略的一種合理方向。只不過,該片的票房過于受節日限制,使長尾有限,5部作品票房表現也并不穩定,均尚未破千萬,口碑也并不如人意。
但不論如何,春節檔目前的成績還是把去年一整年籠罩在行業上空的陰霾給稍微撥出一絲光亮。據燈塔專業版數據,2023年分賬票房超3000萬的影片僅1部,而2022年為4部,2021年為9部。2023年票房破千萬影片僅31部,而2022年為43部,2021年為70部。不論是總體數據還是頭部爆款數據,都呈現出全面縮水狀態。
提質減量也無法成為行業的借口,雖然數量和票房總量都在下滑,但豆瓣破7分影片也僅有一部《東北警察故事2》,同樣不及2022年與2021年。
觀眾的流失只是一方面,從業者流失同樣嚴重。隨著短劇產品在2023年的異軍突起,大量過去的網絡電影從業人員涌向短劇,成為“橫店變豎店”的有生力量之一。有平臺高層在年底內部分享會上表示,“原有的制作人才有流失,人才梯隊建設有瓶頸,行業貌似沒那么熱鬧了?!?/p>
更致命的問題是,短劇已經完成了商業模式的迭代。當小程序劇出現,意味著to C的通路已經率先打通,才有日流水破億的造福神話出現,盡管買量成本高昂。而網絡電影的大部分從業者仍舊停留于依賴平臺分賬的舊模式里,每年能走單獨付費的影片數量十分有限,這就意味著其商業天花板肉眼可見,尤其在平臺降本增效的大趨勢下難尋增長。
但網絡電影也并非全無破局之道,從春節檔影片的表現即可參透出一條相對清晰的路徑——差異化。
魏君子并非沒有研究過短劇賽道,但與團隊討論之后還是果斷放棄了。一方面,豎屏的短劇形式很難與武打動作相兼容,作為點綴或許可行,但作為主類型很難呈現;另一方面,動作類型一直以來成本都相對較高,和其他劇情類影片相比在成本控制上劣勢很大。
反過來想,短劇產品難兼容的品類,恰恰是網絡電影還能守住護城河的品類。包括和院線電影橫向對比,經典港片的套路化程度嚴重,票房號召力逐漸減弱。2022年《神探大戰》尚可收獲7.12億票房,到2023年《潛行》和《掃毒3:人在天涯》等影片僅能停在2-4億區間。
《神探大戰》《潛行》《掃毒3:人在天涯》(圖源:豆瓣)
但在網絡電影領域中,動作片一直是強勢類型,許多對古早港片有情懷的固定受眾一直是網絡電影的固有觀影群體。
據愛奇藝發布的數據,動作類型影片在平臺上線30天影片會員播放時長排名TOP20中的占比達到40%,在2023年云影院中的訂購數占到所有影片的91%。據燈塔專業版,在2023年的分賬超過千萬的29部影片中,動作片也有15部之多。
愛奇藝副總裁宋佳曾提到,“院線電影動作片供給減少讓市場上出現空白,這把刀我們想接過來,看看是不是可以重新打出來一點什么東西,重現中國動作電影的光芒?!?/p>
除了動作片之外,前文提到的動漫或真人漫改領域同樣是有待突破的新興品類。二次元人群的用戶粘性和支付意愿較強,且該品類也同樣并非短劇或院線電影產品所擅長,或許可以成為網絡電影探索to C付費的一柄尖刀。
總而言之,擁抱變化是解決問題的不二選擇,網絡電影已經到了必須求變的關口。抓住僅有的上升敘事們,走出過往的舒適區,才有機會讓唱衰聲止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網絡電影 | 目中無人2
文|王彥心
編輯|張嘉琦
誰也沒想到,春節期間最出彩的男性角色是養豬場老板。
微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一個寒假狂卷上億,也讓飾演男主周越深的蘇袀禾走紅,登上了微博熱搜前幾名。劇中他單身離異帶倆娃,但是有錢有顏守男德,內藏八塊腹肌,外能應對嘴碎親戚,多次在女主陷入危難時挺身而出,成為女觀眾的“新晉網絡丈夫”。
《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蘇袀禾飾演周越深
而這些年的熒幕丈夫,連起來可以繞地球一個圈。去年《狂飆》飾演李響的42歲大叔李健,擊敗一眾小鮮肉,成為夢女心目中完美的“體制內老公”。《三體》中張魯一飾演的物理學家汪淼,溫柔儒雅高智商,帶著知識分子的破碎感,被女觀眾稱為“我素未謀面的丈夫”。
《狂飆》李健飾演李響(圖源:b站)
《年會不能?!分酗椦萁芸笋R的白客,更是這股風潮吹到極致。平日憋屈窩囊,忍同事忍上級的杰克馬,算是職場受氣包的形象。但是女觀眾卻將他的忍,解讀為“可以為了家庭忍氣吞聲,不隨便跳槽的已婚好男人”。
這些走紅的男明星,都有一個共通的特質,叫“人夫感”。
人夫感,顧名思義,是一種好丈夫、好老公的感覺,人妻的性轉版。人夫感的核心是人畜無害,在妻子身邊充當支持者的角色,外能職場打怪,內能支撐家庭。
人夫感的走紅,一方面讓內娛男明星們找到了新的“走紅密碼”,不需要在絕世帥哥的領域卷生卷死,而另一方面,人夫感可以被看作是女性婚姻幻想的終極形態,現實中低迷的生育率和結婚率,也能看出當代女性在如今無法被滿足的、對伴侶的各種幻想。
人夫感,男明星的攀云梯
不得不說,白客能從《萬萬沒想到》的屌絲王大錘翻身為內娛第一Beta,靠的就是人夫感。
《萬萬沒想到》白客飾演王大錘
Beta源于歐美同人圈的ABO三大設定,A是領導者,霸道總裁就屬于這一類,O是指整體都很弱的人,而B則是指各方面都偏中性的一類人。
理性,克制,穩定,是Beta的核心,也是人夫感的精髓。
具備人夫感的男人,不能中年發福,身材要好,不能丑但也不能太帥。白客和黃軒這類人夫感爆棚的男明星,恰恰滿足了這一特質,下垂的眼角,帶著些許無辜和勾引,給女性釋放充分的易得性,肌肉輪廓下為妻子做飯的身影,充斥滿滿的性張力。
很多東亞影視劇中,對于丈夫的詮釋更強調“父感”,唯獨性魅力是缺失的,甚至恥于表達,人夫感的“家居型性感”恰恰填補了這一點。
《江照黎明》里,白客的人夫感就初見雛形,以“跟蹤者”的身份出現,在女主陷入困境時伸出援手,亦正亦邪,扮相被喚為“中國版孔劉”。韓劇《黑暗榮耀》中最為出彩、被譽為“韓版梁朝偉”的角色,就是充滿家居型性感的河總,雖然他殺過人,但是頂級人夫感的扮相和身材仍然捕獲了很多女觀眾。
《江照黎明》白客飾演王誠(圖源:微博)
人夫感的另一個特質,是無條件的滿足妻子的情緒需求,充當家庭避風港和支持者的角色。在妻子職場和生活遇到波折時,人夫一定是最好的兜底。
白客和萬茜搭檔的《女士的品格》中最出圈的橋段,是做著飯的白客,看到萬茜扮演的妻子回家,第一反應是踢開板凳摘下圍裙,怕凳子絆倒妻子,油點沾到妻子,接著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當萬茜因為職場勞累,疲憊的倒在床上說“不想努力了”時,飾演丈夫的白客沒有責怪和鞭策,而是邊撫摸后背邊哄她:“不努力了,咱們不干了,老公養你”。
《女士的品格》白客飾演程梁(圖源:微博)
霸道總裁也愛對女主說“我養你”,但與人夫感的區別是,后者建立在尊重女性獨立意識和主體性基礎上,不將女性當做圈養的金絲雀,而是尊重她的職業和付出,溫柔地為女性保駕護航。
同時,人夫感還必須具備工作穩定的特質。就像《狂飆》中的李響,B站李響播放量最高的混剪視頻評論區,諸多女性網友的幻想中,李響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喜歡的國字臉帥哥”,是“過年回家后備箱放著米面糧油,被親戚夸到爆的公務員老公”,是“將警服和軍裝焊在身上,完美體制內丈夫”。在外部環境動蕩不安,考公熱再度席卷而來時,穩定也成為了女性對于理性丈夫的加分項。
在“人夫感”的種種標簽里,最神奇的是“窩囊廢”一詞,這種在傳統語境中男性失敗的象征,如今也成為了加分項。一旦男性表現的太強勢,就會變成《中餐廳》中黃曉明的名場面“我不要你知道,我要我知道”,或是包下整片魚塘的封騰。
而輕微的窩囊和委屈感,則是男明星的去油神器,最好的醫美。比如雷佳音,就被網友戲稱為“古希臘掌管窩囊的神”,《人世間》中雷佳音飾演的周秉昆,總是一副要哭未哭的樣子,可憐巴巴地拿捏著女觀眾的保護欲和占有欲。
《人世間》雷佳音飾演周秉昆(圖源:微博)
《年會不能?!分邪卓惋椦莸慕芸笋R,也是被上司欺負之后會在廁所里,給自己打氣的樂觀社畜,越努力越辛酸的樣子,讓人看著心疼。
總結來看,人夫感既是“經濟適用男”的加強plus版,也是霸道總裁的反面,他恰好處于婚戀市場里的中間位置。某種程度上,“人夫感”開始流行,是女性自我意識的外顯,人夫感的所有特質,幾乎都是發源自女性在一段親密關系里的需求。
這種背景下,白客的走紅不難解釋,人夫感并不全是白客本身的魅力,而是女觀眾對完美伴侶幻想的投射。
國產影視劇中的丈夫形象
其實,國產影視劇中的丈夫,一直承載著女性幻想的終極形態,“人夫感”并不是影視劇塑造出來的,而是觀眾自己總結出來的。
過往國產劇中丈夫的打開方式,分為正面形象和負面形象兩種。
正面形象的代表,最早要追溯到90年代轟動全國的電視劇《渴望》。劇中宋大成對劉慧芳的一片真情,讓當年大街小巷流傳著一句話:“娶妻當娶劉慧芳,嫁夫當嫁宋大成”。
李雪健飾演的宋大成,是中國傳統語境中典型的好男人。憨厚老實,勤勞本分,對劉慧芳一往情深,將其母視若己母,因冤入獄的挫折也沒能摧毀他,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成為了廠子的帶頭人。
《渴望》李雪健飾演宋大成
在60年代到70年代出生一代人的婚姻觀中,好丈夫的定義由高道德潔癖和高度責任感組成。謝晉導演的電影《牧馬人》的男主許靈均,雖然是包辦婚姻,卻對妻子尊重有加,更是為了家庭,放棄了去美國的機會。他的選擇,踐行的是那一代老公的價值觀:好的婚姻,是與你共養子女,相濡以沫。
《牧馬人》朱時茂飾演許靈均
進入千禧年,隨著家庭平均收入的提高、社會氛圍走向輕松,熒幕上開始流行逗樂型丈夫,較為典型的是《家有兒女》里的夏東海,和《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里的張大民。他們的共同的特點,就是貧嘴、幽默、心胸開朗,是孩子們眼中的“白臉”父親,調節家庭氣氛的開心果,但夫感不足,更多是好爸爸的形象。
《家有兒女》高亞麟飾演夏東海(圖源:微博)
這些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白臉”父親的丈夫,某種程度上也是“紅臉”母親的對照組。這種家庭關系直到現在還頻繁地出現在國產劇中,其背后所體現的,實則是女性作為家庭成員,在影視劇中的潛在的、偏負面的形象。與如今走紅的“人夫感”不同,當時的丈夫形象,并未考慮過女性的需求和期待。
而后,隨著階級分化,“小三”“二奶”等社會問題的暴露,探索中國式婚姻關系的倫理劇開始出現。夫妻關系成為了社會問題的縮影,熒幕上出現了很多“渣男型”丈夫,以及潑婦型妻子。比如《中國式離婚》陳道明飾演的宋建平,為嘲諷找朋友勾引妻子;《蝸居》的宋思明,不肯為正妻花錢卻為小三海藻一擲千金。
《蝸居》張嘉譯飾演宋思明(圖源:微博)
同時,聚焦婆媳矛盾的“八點檔”劇集成為收視密碼,家庭關系成為外部壓力的放大場?!峨p面膠》中的李亞平、《裸婚時代》的劉易陽,都是過于軟弱的媽寶男形象。李亞平作為上門女婿,一開始對妻子麗鵑百依百順,但隨著父母的到來,他的愚孝封建和大男子主義面目逐漸凸顯,城市獨生女和農村鳳凰男的組合,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國產劇鐘愛的沖突配置。
而像《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小別離》等劇中,熒幕女強人妻子登場,讓對應的“家庭煮夫”這類丈夫出現,“爹系老公”黃磊正是其中代表。嘴碎、愛做飯,喜歡照顧家庭,但摯愛爹味說教,性縮力十足。爹系丈夫看似和逗樂型丈夫很相似,但是更具爹味,他必須做一家之主,隱形控制家庭成員,爹系老公的登場,體現出傳統家庭關系的升級。
《小別離》黃磊飾演方圓(圖源:微博)
過去影視劇的丈夫形象,離不開探討“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婚姻模式,丈夫在男子漢大丈夫頂天立地,和窩囊小男人“受氣包”之間兩級橫跳,更多是體現婆媳關系的工具人。而女性作為妻子的形象,則是滿足丈夫欲望或者育兒母職的客體,并非是有自主表達性的人。
符合女性口味的丈夫,出現在網劇崛起之后,女性觀眾成為網劇的主力受眾。像《知否》的顧廷燁,實力強大忠貞不二,與女主明蘭強強聯合,一度成為很多女性的熒幕理想老公。
不難看出,當國產電視劇中的丈夫形象,從許靈均、夏東海演進到杰克馬,“人夫感”已經拋棄了影視作品中過往丈夫的所有缺點,保留下所有優點。但與此同時,也誕生了一種“不真實男性”。
下一個影視劇完美丈夫是誰?
回到現實中,人夫感和夢女文學的流行,無法掩蓋生育率和結婚率已經跌破歷史新低的現狀。育齡女性大幅下降,近幾年育齡女性數量平均每年減少近500萬人, 22年結婚率只有4.8%,創下二十年以來的最低紀錄,甚至看齊韓國和日本。
從理想與現實的殘酷對比中不難看出,“白客”們并非是一個存在于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的男性,而是更多女性開始對現實世界的男性失望后,轉移到影視劇中尋找情感寄托,并從精神層面集體塑造的“完美結婚對象”。
為什么“人夫白客”在現實中并不存在?因為人夫感這個標簽如今的盛行,主要來自于女性觀眾對于原始劇作的想象和再創作。
就像《年會不能?!分邪卓惋椦莸慕芸笋R,根本沒有感情線,也沒有交代婚戀情況,女性觀眾卻自己腦補出了“人夫感”。新晉“人夫”男星魏大勛,也是脫離婚戀關系而誕生的“理想人夫”,被稱為大氣端莊,“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霸道總裁。
《我的人間煙火》魏大勛飾演孟宴臣(圖源:微博)
其實,在劇集創作者越來越關注女性觀眾的聲音后,現在的影視劇中流行什么樣的理想丈夫,主要還是取決于女性對于親密關系懷著哪種渴望。影視作品作為藝術化創作后理想的生活,彌補的正是女性情感需求與現實生活中的差距裂痕。
而和伴侶相比,丈夫無疑是更特殊、更難滿足女性期待的角色,男朋友在熒幕上,很多時候只負責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浪漫戀愛,但丈夫則意味著要兼顧浪漫與現實。
如果將國產劇比喻為童話故事,那么在王子和公主過上幸福生活之后,怎么當一個“好丈夫”,才是對王子的真正考驗。這也是為什么我們如今已經在熒幕上見到了各種各樣的“完美男友”,《何以笙簫默》中苦等女主七年的何以琛,或是《微微一笑很傾城》里護妻狂魔肖奈,但卻鮮見“完美丈夫”。
《何以笙簫默》鐘漢良飾演何以?。▓D源:微博)
說到這里,也不難理解“人夫感”為何如此吸引人。借著這陣東風,人夫感更是成為了男明星走紅的攀云梯。全網關于白客“人夫感”的討論一浪高過一浪,相關熱搜詞條“白客人夫感”“白客內娛第一beta”曝光量破億,小紅書和B站上關于人夫感的二創作品也不少,最高播放量達到268萬,讓白客和李健直接引起了破圈層討論。
短視頻場域中,關于理想丈夫的扮演更是成為了網紅的流量密碼,“干部風”“好嫁風”“賢夫風”都成為了男網紅的“恰飯秘籍”,河南up主高藝辰就是典型代表。開頭三秒,羞澀的面龐和身姿,一手好廚藝被粉絲稱為“媳婦哥”。
如果說過去影視劇里的“人夫感”,是網友們自發打造的標簽,那么在“人夫感”迅速走紅后,拍攝周期更短、對社會情緒更敏銳的短劇,顯然已經成為了第一批吃到紅利的創作者。
比如短劇《我在八零年代當后媽》背后操盤的公司,咪蒙主導的MCN機構聽花島,就在霸總類內容還充斥短劇女頻向時,更加敏銳地捕捉到了女性觀眾的需求變化,塑造出了完美老公周越深的形象。該短劇上映單日充值就超過2000萬,僅憑一個春節,咪蒙的短劇收益就破億。
這也讓人不禁好奇,等到更多創作者反應過來,人夫感開始充斥影視劇市場時,下一個完美丈夫,又會是誰?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