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嘉琦
這是來自視頻訪談節目@毒眸·不冷場 的第11篇稿件。
在譚卓的個人展閉幕日上午,我們在798藝術區再次見到譚卓。剛坐下來,譚卓就提起褲腳,向我們展示了她穿的紅襪子。
譚卓的年過得很有年味兒,全家十幾口人都在北京,大家集體穿紅色的衣服,一起去逛廟會,在故宮門口拍大合照。閉幕那天剛好也是元宵節,上午的工作結束之后,她要趕回家跟家人一起過元宵,中午吃餃子,晚上吃火鍋。
在展廳聊起這些話題的感受是微妙的,藝術在大部分人的印象里總是離地很遠,連帶著藝術家似乎也應該活在真空里,而不是像譚卓這樣,如此踏實和熱鬧地過一個年。
在更多人的印象里,譚卓的形象仍然靠她演員的身份和過往的經典角色所塑造。因此,很多人會用“跨界”來形容譚卓從演員到藝術家的身份切換,而她自己則在多個場合都明確地拒絕過這種形容。
在她眼里,“界”是不存在的,她可以借助任何形態去做自我表達,也可以用任何身份與世界對話。
而這些表達,最終也都并非指向譚卓身上某個特定的身份標簽,而是共同組成名為“譚卓”的個體?!澳阋私庖粋€人,就像進入了他的房子。你要先敲門,進入客廳,到餐廳,然后你經過了他的臥室,最后到了房屋后面的花園,然后你才知道,真正的他是誰。”
比起有目的的、想要得到某些答案的聊天過程,這次和譚卓的交流更像是一次漫談,我們聊了很多看似沒有關聯的話題,但卻從這些答案中,對“作為譚卓本人”的她有了更多了解。如果用譚卓的表達方式來看,我們是在譚卓的家里,閑逛了片刻的客人。
毒眸:從演員到藝術家,你怎么理解所謂的“多重身份”?
譚卓:每個人都具有多重身份。比如我,首先我是一個女性,會有性別的經歷;我是一個媽媽,有媽媽的生命體驗;我是藝術工作者,是演員,也在和我的團隊努力創辦自己的公司。其實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都在扮演不同的角色。
我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用幾個詞來描述自己,每次都很難回答,因為人太復雜了,很難去精準地概括。可能是社會需要我們有標簽,比如你的職業是什么,你是誰誰誰的媽媽,甚至名字也不重要,都是用來區別每個個體的符號而已。
毒眸:這也是你不認為自己從事藝術工作是在“跨界”的原因嗎?
譚卓:在我的概念里一直不存在這個詞,我覺得它是被一些人創造出來的。我做的事情都是在美的領域之內,不管是藝術還是表演,都是一體的。當你打開你的世界,把它們關聯起來之后,會發現其實很多語言背后都有它的功能性,但功能背后的真相才是我們需要探尋的。
毒眸:簡單介紹一下這次的展覽吧。
譚卓:這次個展主要以22件拼貼作品為主,為了讓大家更系統性地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思路,所以也有兩件過去的作品展出。
我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才對自己有了更多的了解。比如說這次的材料背板我想了很久,最后才決定了用金屬板,可是等所有的作品都放在這兒的時候,我發現我的每個作品里都有金屬。所以這個選擇不是偶然,是我就喜歡這種質感,冷靜的、克制的,但我內心有和它完全相反的一部分。
又回到我們最初討論的身份問題,你想要去理解一個人時,應該怎么去理解他。你看一個人就像進入了他的一個房子,先敲門,進入了他的客廳,進入了餐廳,經過了他的臥室,最后到了房屋后面的花園,然后你才知道真正的他是誰,只停留在客廳顯然是不夠的。我也是通過這些東西來認識我自己,感覺很有趣。
毒眸:和之前的幾個作品相比,這次不一樣的地方在哪呢?
譚卓:之前的那個影像裝置,是一個長著我的臉的數字人。你會看到這次的作品里,我們也用了數字人的概念,但在建模的過程中,我們把骨骼、肌肉、皮膚等等都去掉了,很多甚至是沒有面部的,因為我這次想強調的是更個體化的人類,非常落地的每一個人。
在我看來,每個人都是作為個體生活在現實環境中,都具有多重身份,要應對自己不同的社會角色和問題。特別是自從疫情發生以來,全球的人類都成為了命運共同體。處在這個時代,我們能做什么?
這些都對我這次的創作有啟發,帶來的轉變就是,我想把作品里的形象變成更具體的人,跟人類有更直接的聯系,以最通俗的方式跟大家用作品去對話。
毒眸:你的作品里有很多科技感的元素,這其中融入了你對于科技的哪些思考?
譚卓:我覺得AI之所以值得關注,不是因為它是一個風口,而是因為它是時代的產物,是必然發展的趨勢。無論人類去接納它還是抵抗它,它都將發生。
有個詞叫與時俱進,這其實是很難的,意味著你要很勇敢地去學習。在以前的某個年齡段,學習對我們來說是比較容易的,但是當你進入社會,很多新的事情在發生,要想跟上這個時代,就必須要踏出舒適區,主動地接納變化,否則就沒辦法跟新的時代對話。
毒眸:新的時代這種碎片化的傳播邏輯,會影響你對于表達的想法嗎?比如今天我們聊了很多,最后能被保留下來的部分可能很少。
譚卓:我理解這些新的傳播形式,但跟我沒什么關系,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
毒眸:你不會希望有更多人能了解譚卓現在在思考和表達的東西嗎?
譚卓:我當然會思考如何把藝術向大眾去做推廣,但對于讓更多人了解我這個個體本身,沒有那么強烈的訴求。這次作品也是,大面積的留白、沒有邊框的設計、線條的延伸感,以及矩形的畫面,都有一種管中窺豹的感覺,它只是世界的一個片段,希望大家能產生更多的聯想,而不是局限在這里。宇宙很大,我很小,我是怎么想的,我是什么人,我覺得都不重要,我對大眾也沒有這樣的渴望。
這次個展,我做了很多的直播、采訪和導覽,向大家不厭其煩地講解這次的表達,也是希望能盡我的一份力,來拉近大眾和藝術之間的距離。其實藝術作品是不需要講解的,更重要的是感受,藝術家做了表達,接下來這個空間是完全交給觀眾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和經驗不同,會獲得不同的解讀。
毒眸:這次個展有融入一些作為演員的譚卓的經驗嗎?
譚卓:有的。有些作品的裝裱很像電影攝像機的鏡頭,里面的畫面既像攝影機在拍外部的世界,又像從外部看向攝像機里面的戲劇的場景。同時,一些畫面非常有電影感,具有電影的畫面語言,包括它的戲劇性等等,都融合了電影和作為演員經驗的元素。
毒眸:如果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在拆分不同的平行空間,演員的人生劇本可能是很特殊的,你怎么理解演員這個身份在你生命中的意義?
譚卓:我覺得就是命運的安排吧,像你說的那樣,為什么選擇我來扮演這樣的社會角色?這個職業對于更多人、更大的環境而言意味著什么?我們通過視頻這樣強大的傳播媒介,傳遞給大眾的究竟是什么?我在塑造角色的時候,也會有這樣的考量。
《延禧攻略》(圖源:微博)
毒眸:現在很多人在討論中年女演員的話題,當然這個詞背后有刻板印象的存在,但不得不承認,現在這個行業環境的確存在這些問題。你會有這種困惑嗎?
譚卓:剛才你說到年紀的時候,我不是先算了一下嗎?我其實不知道自己多大了。我很久沒有停留在年紀上去思考問題了,因為感覺沒什么意義。之前也有跟別人聊過,比如中年焦慮的話題,我對這些都沒有感覺。與其把時間花在焦慮上,不如去行動。
我還是比較務實,務比較虛的實,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年紀不是定時炸彈,它是課本,你要去理解、思考、吸收。人不會在40歲的時候,一下子就能把很多問題都想清楚了。
毒眸:那在眼下這個生命階段,你對親密關系的態度是怎樣的?
譚卓:有發生一些變化,小的時候覺得一切都要順其自然,只要你愛我,就會怎么怎么樣。越長大,會發現人越復雜,所以更需要認真地傾聽和理性地去經營一段關系。因為即便是在親密關系里,也會有誤解。原來可能就會生氣,覺得“你怎么都不了解我”,但其實人是很難被了解的。
年輕的時候可能更多地依賴荷爾蒙,因為喜歡就相愛,然后熱烈地在一起,有問題了就鬧。但現在不是這樣了,現在會去想,你要不要和這個人在一起,如果要,那可能會更多地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給時間和機會去溝通,一起去解決一些問題。
毒眸:是因為發生了某些具體的事情,才有了這么大的轉變嗎?
譚卓:就是在一次次的經歷中吧,人都是在錯誤和受傷中成長的,順境的時候自然覺得一切都是對的,只有在問題里才能獲得經驗。
毒眸:現在還會因為感情受傷嗎?
譚卓:那肯定會,因為你投入感情就會動心,動心就會受傷。
毒眸:那么婚姻呢?當下你怎么理解婚姻?
譚卓:我對婚姻的態度一直沒變,就是有沒有都可以,但是可能會有伴侶、有愛人,愛情還是很重要的。我始終覺得婚姻是用來維系某種利益的,而不是某種關系。因為要分手終究會分手,不會因為一紙合約就一直在一起。
但我反而覺得孩子這個產物很特別。那天我還和家人聊起,上天在設計的時候,為什么一定要有小孩兒這個東西?如果是伴侶,分手就是分手了,誰跟誰都沒有關系。但有了孩子就不一樣了,這是你此生都沒辦法割離的。
為了讓人類可以繼續繁衍,走得更長,就誕生了小孩,他把兩個毫無干系的人關聯到一起,形成一個社會網,讓人類有了成為更大的群體的可能性。從這個維度去想,你就對宇宙產生了更大的好奇心。
毒眸:你會覺得演員這個身份,是楚門的世界當中的另一個楚門的世界嗎?
譚卓:我沒有答案。因為大家都在說,究竟是不是有更高維度的造物主創造了這個世界?因為一切都太精妙了,整個的世界的運轉都是那么的嚴絲合縫。但我不知道。
毒眸:我以為你已經有很清晰的答案了。
譚卓:我尊重自己在當下的狀態,不急于去給某些事情下定論。我在比較主觀地去保護某些東西,那些變化的、不確定的、未知的,因為人一旦定下來,就會變得太具體,也就失去了很多的可能性。
包括演員也是,很多演員在越來越成熟之后,這種成熟不只是年紀,還有觀念,當很多觀念落定之后,就會變得很具象,在塑造角色時候就會失去想象的空間,這是對于演員這個職業來說很可惜的地方,作為一個人而言,也會失去很多靈動的部分。
所以對我來說,我希望自己一直是一個模糊邊界的人。
我最近都是凌晨三四點睡,今天早上我們剛上線了一首歌,是和音樂人曹陽一起做的,叫《AI love》。100年前他找我玩,說想錄個歌。是個非常實驗性的東西,因為AI的很多應用都還處在探索階段,我們也在嘗試更多可能性。
毒眸:你剛剛是說100年前嗎?
譚卓:對,這事是100年前發生的,也可能更久。也許咱倆也是呢,對吧?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譚卓
樸振英之前,國內已經掀起K-POP來華熱潮。先有JYP的當紅女團ITZY抵達青島與粉絲見面,后有HYBE的ENHYPEN和SM的NCT 127同日在上海進行活動,HYBE的NewJeans和Jellyfish的EVNNE也將分別于23日和28日亮相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