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睿琦
編輯|張嘉琦
迷你劇似乎成了最近劇集市場的“新寵”。
優酷出品的懸疑劇集《新生》10集,單集時長60分鐘;愛奇藝出品的《我的阿勒泰》只有8集,單集時長45分鐘,去年同樣由其出品的電視劇《平原上的摩西》只有6集,單集時長70分鐘。
這些迷你劇與2020年集中爆發的12集,每集45分鐘的“短劇”相比,顯示出諸多不同。形式上更短、更緊湊,普遍在10集內講完一個故事;類型上更多元,懸疑不再一家獨大;風格上,介于電視劇與電影之間,更有“電影”質感。
迷你劇不是什么新鮮事,甚至已經成為歐美市場的主流產品。這與不同國家的制播模式、觀眾觀看習慣及喜好等客觀因素有著很大關系。
《我的阿勒泰》(圖源:豆瓣)
尚屬新生的國內迷你劇,雖然也面臨著包括供給不足、品控難定以及排播松散,宣傳失位等諸多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迷你劇的誕生也同時意味著,國內影視行業的上中下游的環境發生變化,開始圍繞內容進行更精細化、工業化的生產供給。
迷你劇雖然樣本還不算多,但仍然值得關注。因為每一種新形式的誕生,都意味著更多故事擁有了被講述的可能。
“迷你劇”最早流行于海外市場。通常形容總體量在150分鐘至600分鐘左右的劇集,集數最少3集,最多10集,單集片長可以打破每集45分鐘的傳統臺播劇模式,最短20分鐘,最長可以達到60分鐘左右,接近一部電影,可以是單本劇、單元劇、系列劇、連續劇等多種形態。
早在1990年,BBC就推出電視劇版《紙牌屋》第一季,共4集,每集55分鐘。2010年左右,英國的迷你劇迎來創作巔峰,包括《福爾摩斯》《唐頓莊園》《黑鏡》在內的多部劇集上線;美國也在同時期也誕生了諸多經典迷你劇,比如《怪奇物語》《美國眾神》《使女的故事》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迷你劇大多以季播的形式播出,且首季與終季跨度較長。《唐頓莊園》2010年播出第一季,此后固定每年更新一季,2015年迎來第六季最終季;少年冒險題材的《怪奇物語》2016年推出第一季,2025年將要推出第五季,演員們也從小朋友長成青少年。
《怪奇物語》第五季將在2025年推出(圖源:豆瓣)
這與英美劇的制播方式以及觀眾觀看習慣有關。英美劇集主要采用季播方式,并分為不同檔期,比如美國9月是最熱門月份,秋季檔也會集中上線新劇,此外還有夏季檔、新片檔等,幾乎全年不停。
日韓市場的迷你劇發展同樣較為迅速,甚至開始成為常態。最近的一個代表性例子是2022年底播出的《黑暗榮耀》,共8集,每集50分鐘,一共兩季,但間隔不到三個月,最終拿下豆瓣9.0高分。
《黑暗榮耀》豆瓣評分
回到大陸市場,在迷你劇出現之前,討論最多的是總集數12集,單集片長45分鐘左右的“短劇”。這里所說的“短”,指的是打破了過去24集及以上,單集45分鐘傳統劇集創作模式的劇集。
這些短劇集中爆發于2020年。據不完全統計,這一年有包括《沉默的真相》《隱秘的角落》《唐人街探案》《十日游戲》《白色月光》《我是余歡水》在內的近10部短劇播出。從內容上來看,除了現實題材的《我是余歡水》,剩余所有短劇都是懸疑向或者帶有懸疑元素。
這并非偶然,而是播出方式、觀眾觀看習慣及平臺策略變化在此前近十年導致的必然結果。
2013年,美劇《紙牌屋》上線的同時,自制網劇《萬萬沒想到》打破了臺播一家獨大的局面,網播劇開始登上舞臺;次年,《靈魂擺渡》打開懸疑網劇的大門。
2015年,12集的超級網劇《盜墓筆記》播出,當時已經打出“超級季播劇”的概念;再到2017年,12集的懸疑劇《無證之罪》播出,加上當年的《白夜追兇》,徹底將懸疑題材帶火。
懸疑網劇的大火,直接影響了平臺動作。2018年,愛奇藝推出“奇懸疑劇場”,也就是迷霧劇場的前身,按類型對劇集進行劇場化運營。鋪墊許久后,《隱秘的角落》連帶著迷霧劇場和12集短劇一同闖入大眾視野時,才能一朝引爆。
《隱秘的角落》(圖源:豆瓣)
今年新出來的這幾部“迷你劇”,明顯和過去的短劇不一樣。雖然樣本還不夠多,但最先出現的樣本,總是能代表一種平臺和制作公司“試水”的方向。
最大的區別是更具“電影”氣質或調性,這也是迷你劇的產品性質所決定的。某種程度上看,迷你劇既兼具電視劇與電影的內容特點,同時又處于二者的中間地帶。
敘事時長的直接縮短,導致迷你劇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抓住觀眾眼球,同時還要面對一批因為觀看所付出的時間成本降低后,可能會更加專注也更加專業的觀眾。
由于國內市場迷你劇發展較晚,而海外劇集則相對成熟。因此,目前的迷你劇受眾里,極有可能有大部分都是英美劇的受眾,習慣觀看全球各地的優質劇集內容。這些擁有自己的評價標準和內容體系的觀眾,對國內的迷你劇要求只會更高,不會降低。
這就讓如今為數不多的幾部國內的迷你劇,不管是在形式還是內容上,都更加接近電影。
形式上更貼近文藝片,比如《平原上的摩西》中就多次使用長鏡頭、固定鏡頭以及黑白剪切,模糊換位等手法營造電影質感,導演張大磊此前也曾執導電影《八月》;被評為“最美散文劇”的《我的阿勒泰》導演滕叢叢此前也是電影導演,曾執導過《送我上青云》《旺扎的雨靴》《蘭草時節》等。
《平原上的摩西》中的黑白剪切與長鏡頭
結構上則更加靠近商業片。敘事時長縮短帶來的又一影響就是迷你劇必須具備“高絕對情節強度”,電視劇情節本身所包含的信息容量(情節密度)、起伏水平(情節落差)緊密程度都要比短劇更大、更高、更強,多視角敘事、多線敘事、閉合結構等的運用,都是迷你劇的常見操作。
懸疑劇《新生》以費可的死開場,迅速帶出何珊、程浩、蘇倩、張萱、陳樹發等角色,并逐漸揭露費可的騙子身份。情節馬上又開始反轉,逐層反轉配合視角轉換,讓《新生》在10集的體量中完成了高強度的結構搭建?!缎律返膶а菀彩谴蟊捌豆伦⒁粩S》的導演申奧。
同為懸疑題材,《新生》采用了多視角敘事。與費可的故事,何珊、程浩、蘇倩、張萱、陳樹發提供了前后截然不同的敘事視角,讓強沖突、高反轉的劇情結構更具吸引力,這種經久不衰的“羅生門”敘事也是迷你劇的慣用手段之一。
《新生》(圖源:豆瓣)
此外,迷你劇的單集敘事時長也會根據劇情進行適當調整,上下集之間的銜接,服務的是內容主題及懸念點的設置,而不是45分鐘的固定時長。
這在短劇中也曾被廣泛使用過,比如《隱秘的角落》最短單集30分鐘,最長的則有76分鐘。導演辛爽的另一部作品《漫長的季節》也同樣如此,最短的第三集49分鐘,最長的第11集107分鐘,接近一部電影。
細化到主創層面,迷你劇比短劇更喜歡用大導演及明星藝人。美國迷你劇的主創陣容堪比好萊塢大片,比如《東城夢魘》請來凱特·溫斯萊特、《紙牌屋》導演是大衛·芬奇。
國內市場也不遑多讓,目前推出的三部迷你劇導演均為電影導演,《新生》有井柏然、周依然、王硯輝、黃覺主演,《我的阿勒泰》男主角則是《封神》主演于適。
看起來,迷你劇已經具備了一個優秀產品該有的所有商業特質:有調性、有審美、有自己的分眾用戶群,且能快速形成生產SOP,還帶著一點迷人的明星光環。
“明星產品”迷你劇雖然還未形成規?;a,但已經對影視行業上下游產生影響。
上游IP版權方面,迷你劇的出現會讓更多更具文學性的作品擁有影視改編的可能,也為其找到合適的影像承載空間。
《我的阿勒泰》來自作家李娟,這本書也因散文體裁一度認為很難進行影視化改編,電視劇《我的阿勒泰》對其進行了擴充與改編,觀眾反饋也相對正面;《平原上的摩西》與《費可的晚宴》(《新生》原著小說)的改編路數則相對常見,前者來自近年大熱的“東北文藝復興三杰”之一的雙雪濤,后者來自網絡作家珞珈,僅有6萬字。
雖然目前出來的迷你劇僅有三部,對平臺尚未產生明顯影響,但我們可以參考平臺對短劇的布局和規劃,來推演平臺對迷你劇的下一步動作以及二者之間的互動關系。
由于國內市場缺乏季播環境與用戶觀看習慣,平臺主要以劇場形式運營,以提升劇集的傳播空間,同時形成品牌效應。
這種劇場化運營最早以類型區分,比如愛奇藝主打情感的戀戀劇場、優酷主攻港劇的港劇場等。
這種運營思路很好理解,類型運營可以精準圈中圈層用戶,同時新老劇之間還能形成聯動效應,相互借力,以提升內容討論量與曝光量。
2018年,愛奇藝推出的迷霧劇場打破了這種設置,在類型的基礎上首次疊加了形式,主要運營懸疑題材短劇,這也是唯一一個疊加類型與形式運營的劇場。
2023年騰訊推出的X劇場和今年愛奇藝推出的微塵劇場則又來到了以形式運營的新階段,前者主打“一劇一格”,首部作品《漫長的季節》,后面三部分別是年代劇《歡顏》、古裝懸疑題材的《繁城之下》以及主打東北懸疑的《黑土無言》;后者是今年愛奇藝悅享大會上愛奇藝首席內容官王曉暉提出的新概念,主打精品短劇,“講述普通人的故事,探索新審美、新視聽?!笔撞孔髌贰段业陌⒗仗罚谂淖髌贰对谌碎g》。
這能看到平臺聚合形式的野心,也可能是未來迷你劇的一個發展方向。因為如果以形式作為打底區分的X劇場、迷霧劇場以及微塵劇場取得良好反饋,那就直接證明形式也能像類型一樣圈定受眾。
除此之外,優酷今年新升級的白夜劇場又給出一種新玩法,即類型固定,形式混搭。白夜劇場以懸疑題材打底,長短句不限,所以我們能夠看到10集,每集60分鐘的《新生》,也能看到24集,每集45分鐘的《微暗之火》。
迷你劇的產品特性,令其很難形成長劇的長線傳播效應,也很難通過付費會員制或付費點播制讓用戶形成忠誠度與依賴感,這種“長短搭配”的模式,有機會讓迷你劇在會員中得到更多曝光傾斜。
平臺動作很多,看起來迷你劇未來一片向好,但迷你劇也可能會面臨短劇曾經所經歷過的問題。
最直接的問題是供給不足。一個品牌的建立需要爆款,但也需要足夠的SKU。盡管今年尚未過半已經出現《新生》《我的阿勒泰》兩部出圈迷你劇,但與海外市場相比,仍然數量不足。
沒有足夠多的數量,的確很難讓一個品類形成內容自循環,這一點短劇市場已經給出經驗教訓。
迷霧劇場2021年下半年還可以實現月更新劇,但年底的《誰是兇手》和接下來的《淘金》《回來的女兒》《平原上的摩西》幾乎每部都隔了一年;X劇場的四部劇集雖然平均間隔3個月,但對于可選擇直播、動漫、短視頻的用戶來說,還是有些太久了。
這背后有平臺排播策略的影響,但更重要的原因是追求品質導致的生產力下降。
這在制作端直接體現為拍攝周期拉長、投入成本變高。目前三部迷你劇的制作時間均與一部長劇差不多,《新生》拍攝周期50天,同劇場的長劇《微暗之火》相差無幾。
周期拉長也在拉高品控風險?!堵L的季節》當年大爆,但緊隨其后的《歡顏》《繁城之下》《黑土無言》沒有復制這種成功,X劇場聲量漸低;迷霧劇場在《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后,也久無爆款。
除了短劇市場已經給出的經驗教訓之外,迷你劇在反饋更快的下游宣發環節,也開始出現新問題。
最明顯的是懸疑題材的《新生》,在社交平臺上,劇還沒播完已經出現大量“逐集拆解細節”解說視頻,以及關鍵情節切片。這種營銷思路對長劇來說可能無傷大雅,但對于懸疑短劇來說確是致命傷,本來就播放周期較短,如果觀眾可以在平臺外看完故事全集,那會大大降低用戶對正片的觀看欲望與觀劇體驗。
《新生》出現大量“逐集拆解細節”解說視頻(圖源:B站)
6集的《我的阿勒泰》3天更完,宣傳周期更是被大大壓縮,這就需要平臺、營銷公司調整思路,為迷你劇尋找更合適的宣傳策略;《平原上的摩西》面臨的則是“曲高和寡”,過于強調電影氣質,讓平臺、內容、用戶難以得到精準鏈接。
迷你劇目前雖然只出了三部,但其面臨的問題與機遇并存。一種內容產品的形式變化勢必會在行業上下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隨著觀眾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碎片化時間的增多,迷你劇依舊在市場上擁有諸多可能。
但也必須同時看到,迷你劇需要平衡內容生產關系,提升產品的商業屬性,這樣才能在當下的內容市場上突出重圍,也能獲得更長久的生命力。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我的阿勒泰 | 新生 | 迷你劇
《天行健》由白一驄編劇,樓健、衛立洲執導,講述了清末民初,面對著時代的疾速巨變,社會眾生的思考、抉擇、轉變和成長,以及共同的救國精神與理想。正如劇名的由來——《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