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南豆
編輯 | 張嘉琦
“這世間常有人說,對錯并不重要。但如果對錯一直不重要的話,一直沒有人嘗試去改變,那三大坊的火、史家鎮的火,就永遠也不會熄滅?!?/p>
兩周之后,《慶余年第二季》終于迎來會員收官日,范閑的一席肺腑之言,不但打動了史闡立和三皇子,也點明了整個第二季劇情的中心——從獨善其身的范閑向兼濟天下的葉輕眉逐漸靠攏的過程。
回看《慶余年第二季》的播出歷程,熱度開局即登頂,口碑漸入佳境。兩相加持下,作為系列劇的續篇,《慶余年》穩住了影響力,到第三季仍有“劇王”潛力。
這件事遠沒有看上去這么輕松。細數國產劇在系列劇開發上的成績不難發現,國產劇陷入了“做好一部不難,但能做好一個系列的鳳毛麟角”的尷尬處境中。許多大IP作品的續作,要么有口碑沒熱度,要么有熱度沒口碑。更普遍的情況是,口碑熱度雙雙下滑,最終難以為繼?!稇c余年》已經是行業中在系列化開發方面可作優質案例的佼佼者。
許多原創劇本項目一開始就沒有做系列化的打算,即便是有原著IP的項目,很多時候拍完第一季也沒有下文了,只能淪為原著粉絲的“殘念”。所以,雖然外界都說《慶余年第二季》如果不等5年的話熱度更高,但結合產業現狀來看,花5年時間給系列化發展落下穩健一子,反而是件好事。
這并非一時一刻之功。在毒眸(id:Domoredumou)看來,《慶余年第二季》從內容和運營兩端共同發力,穩定住了這個國民級IP的長線發展口碑,從國劇生態補充的角度,提供了不少值得分析之處。
一個系列要走到第二季,僅在內容創作方面的難題就不少。
第一種情況是原創劇本做系列化。由于最開始的故事構思未必為系列化做準備,整個第一季可能是相對完整的,這就導致系列之后的開發要么訴說時間線更后置的故事,要么連核心人物都要更換。同樣的故事模板再講幾次新鮮感會下滑,更換角色也容易讓觀眾和系列劇之間的感情斷裂。
第二種情況是像《慶余年》一樣擁有文學原著的系列化,鑒于原著篇幅較長,選擇通過季播的方式來分段呈現。
這一類項目雖然有原著藍本可依,但一方面第二季需要比第一季觀感有所遞進,從而對創作提出更高要求;另一方面劇集還要在保證原著內核不變的前提下,規避掉一些原著不適合影視化改編的部分,堪比“走鋼絲”。很多影響力并不比《慶余年》差的網文大IP,因熱度、口碑等各種原因,也沒能被完整改編。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難”,在《慶余年第二季》幾乎所有主創的采訪中,他們都提到了相似的觀點。熟悉劇情的觀眾們不難理解,比起第一季范閑初來京城,一切都還有新鮮感,第二季的故事線要求角色更進一步,格局更大,內心更掙扎。
《慶余年》的爽劇本色沒有改變,但爽點的達成在兩季之間稍有不同。導演孫皓如此描述,“第一季主要是眾生相出場,更具爽感和喜感。第二季是真正深入地展開故事,會比第一季立意更深、更有話題感、更有共鳴。第一季的爽感更偏向速度感,第二季的爽感會更透、更具討論性,是成人的爽感。”
之所以會更透、更具討論性,與范閑這個角色的人物成長脫不開干系,編劇王倦將第二季的主題總結為“一個離碑文所描述的世界逐漸接近的過程”。他提到,“范閑在自己的人生中,本來覺得這些碑文相對理想化難以實現。但是他依然漸漸走向了和葉輕眉一樣的道路,因為他們的思想是相同的……盡管他覺得自己沒那么高尚,哪怕改變一點點也是好的,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只要改變一點點,就得一直改變下去。”
這也是為何,《慶余年第二季》在開播伊始時面對爭議更多,而后被大量觀眾評價為“漸入佳境”——“更透、更具討論性的爽點”需要一定的敘事容量才能展開。
具體而言,《慶余年第二季》中將大量的筆墨和高光鏡頭放置在了善良正義的小人物身上。比如無辜慘死的菜農老金頭、拒絕“與光同塵”的鄧子越、拒絕徇私舞弊的楊萬理。
和其他爽劇最大的不同在于,《慶余年》不通過下位者逆襲成上位者延續壓迫的方式來達成爽點,而是通過伸張正義,改變不平等社會體系來達成爽點。而這也恰恰對應上了時下觀眾們的“嗨點”,縱觀近兩年文娛市場,為打工人、小人物發聲的作品尤其被青睞,過去的爽文敘事結構正亟待被更新。
也正因這種處理,兩季《慶余年》才能既用“爽”調起觀眾欲罷不能的追劇沖動,又用“透”來搭建起龐大的故事格局。這是《慶余年》系列始終能在口碑和市場熱度之間達成平衡的核心秘訣,也是所有爽劇敘事非常值得學習的當代化創作思路,不僅僅局限于男頻爽劇。
在有了第二季的承接之后,《慶余年第三季》將走向大決戰,對原著的哪些部分會加以怎樣的改編,目前正成為觀眾爭相討論的熱門話題。編劇王倦透露,這次應該至少不用再等五年。
除了內容上的難題,運營上也需要有恒心、有技巧,才能保持觀眾對系列劇的感情,而這恰恰是國產劇系列化過程中容易忽略的部分。
5年的時間并不短,為了維系觀眾與系列劇之間的情感鏈接,《慶余年》從幾個不同的方向做了運營上的努力。
在《慶余年》第一季時,它就曾經組織原著粉絲進行提前觀影,在改編過程中給予意見和建議。到了第二季籌備階段,每當主演在公開場合被粉絲“催更”時,總會溫柔回應項目進展,并盡可能協調檔期保證原班人馬出演。
再到去年第二季正式開拍之后,劇組的花絮、劇照等物料會開始在新媒體平臺有序放出,依據平臺的預約量還專門在現場拍攝了預約福利以作彩蛋。
今年臨近開播之前,還精心剪輯了第一季特別版供觀眾補看,并在北京、上海、天津、重慶舉辦了四城十場巡映禮,主演、主創紛紛到場與觀眾互動,調動起“劇王”回歸氛圍。
正是持續的運營加持,才能讓《慶余年第二季》開播即登頂“劇王”。但“劇王”只是起點,不是終點,第二季在播出期間的運營上有了更多樣化的打法。
引起討論度是系列劇運營中非常重要的任務之一,而調動觀劇粉絲討論熱情最趁手的工具就是彈幕。
《慶余年第二季》定制了專屬的彈幕效果——有專門的梗構成的彈幕花字,如“王炸“爺慶回”等等。又因為有結合現實議題的劇情,所以也專門在運營端設計了貼近現實的專屬彈幕效果。比如劇中有“春闈大考”的段落,恰逢播出期現實里也是考試季,所以除了常規的彈幕許愿之外,還加入了全新的躍龍門彈幕和金榜題名彈幕,切中觀眾的現實共鳴。
躍龍門彈幕
破圈是系列劇運營的另一大題中應有之義。眾所周知,男性并非劇集市場主力人群,而《慶余年》是男頻劇標桿。要輻射到更多男性觀眾,騰訊視頻在站內還和騰訊體育NBA進行了跨界聯動,打造了一個慶余年主題的沉浸式賽事直播間,相關話題總曝光超6億。依靠彼此之間精準的用戶畫像,完成雙端流量的互相反哺。
《慶余年》與騰訊體育NBA跨界聯動(圖源:微博)
要實現這些運營手段,前提是擁有騰訊系強大的生態協同能力。
生態強大的第一大好處是做系列劇的時候沒有后顧之憂。有些IP存在版權分銷的狀況,于是在拍攝第二季的時候可能要付出額外的版權成本。但《慶余年》IP從頭到尾都是騰訊內部生態的自循環——其出品方分別是騰訊視頻、閱文集團及其旗下的新麗傳媒,彼此在生態鏈的上中下游達成協同。此外,中央電視臺也是出品方之一,并且《慶余年第二季》也在CCTV-8的黃金強檔首播。
第二大好處就是像NBA觀賽一樣,可以尋找到更多流量入口,以生態帶劇,以劇帶生態。這一次,除了NBA之外,騰訊視頻也首次與微信搜一搜合作,當用戶打開微信搜索“慶余年”時,就能直接看正片、讀原著、聽原曲,極大降低了IP的接收門檻。在微信參與話題討論的話,還可以領取“慶余年”限定微信狀態。
除此之外,強大的生態還能讓IP內容可以更輕松地實現多形態的衍生,比如有聲劇、動漫、游戲、衍生品等等。這些其他內容形態的作品,也會反過來在更圈層化的市場中為IP圈定新用戶,擴散影響力。
強大的生態和積極協同的態度作為基礎,輔以專業的運營手段,才能延續IP的價值,讓好的內容能夠被看到,系列化才有持續的動能。
去年以來,越來越多騰訊視頻出品的精品劇集在展露出長期主義傾向。從《三體》《漫長的季節》到《長相思》《繁花》,再到《慶余年第二季》,沒有相似的類型,只有相似的高口碑和長期主義決心。
對于希望長線運營的系列劇來說,更加需要把每一步都走扎實、走穩,才能在少有系列劇成功案例的國內市場中脫穎而出。尤其是對于一個已經有“劇王”潛質的項目來說,騰訊視頻仍然沒有放棄創新,這更加需要勇氣和定力。
在去年6月的影視年度發布會上,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總編輯王娟表示,“騰訊視頻一直在堅持做好三件事:擁抱多元、尊重藝術、追求精品?!?在毒眸看來,這三者之間的關系是互為補充的。
騰訊在線視頻副總裁、總編輯王娟
先說“尊重藝術”。在等待《慶余年第二季》的5年里,有3年的時間都給到了劇本創作,中間屢次推翻重來,所有主創都全情投入,密切溝通。
而騰訊視頻作為平臺也給足藝術家的創作自由,先尊重藝術才能求得精品。去年以來的高口碑項目《三體》《漫長的季節》《繁花》無一不是投入了巨大的時間成本,最終給平臺也帶來了良好的市場和口碑效益,形成可以循環下去的正反饋。在每個項目主創的采訪中,都提到了平臺的包容度和自由度,讓創作者有了沉心創作精品的空間。
再說“擁抱多元”。在騰訊視頻精品劇集的序列中,不僅僅是題材和類型多元化,IP來源同樣是多元化的,無論是來自嚴肅文學、通俗文學還是網絡文學的改編,抑或是原創劇本,都有成為精品劇集的空間和潛力。
過去,觀眾或許曾經存在過“大IP劇品質不高”的刻板印象,但隨著《慶余年》《鬼吹燈》《長相思》等系列劇集逐步邁入了長線運營的正軌之后,這一印象正在被打破和改寫。
只有這兩者都做到了,“追求精品”才能實現。目前看,騰訊視頻在精品化道路上已經可以做到IP劇和原創劇集兩條腿走路。
回過頭來總結《慶余年》在做系列劇上的成功秘訣——在短時間內無法形成海外季播劇的體系的現狀下,把節奏慢下來,在創作上認真打磨劇本、保留核心主創團隊、尊重藝術規律,與此同時在運營端持續發聲、調動生態內一切可協同資源、引導觀眾的討論方向。
可以說,《慶余年第二季》給國劇市場呈現了一個循序漸進的系列化方法論,讓行業意識到原來系列劇續篇不一定是越快越好,結合現狀,穩中求進也不錯。
“劇王”雖然可遇不可求,但成熟的系列劇長線運營方法論,是可以被總結的。市場太期待有更多像《慶余年》一樣的系列劇誕生。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系列劇 | 慶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