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媛
編輯|劉南豆
胡玫耗費18年心血打造的《紅樓夢之金玉良緣》,觀眾并不買賬。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上映首日,《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僅收169.54萬票房,不及已經上映了14天的《解密》。對比網傳的2億成本,該片預測最終票房只有760萬,遠遠不到回本線。
(圖源:貓眼專業版)
票房慘淡在今年暑期檔算不得新鮮事,但《紅樓夢之金玉良緣》面對的不僅是無力回天的票房,還有跌至谷底的口碑差評。在豆瓣評論區,前排幾乎全是一星差評,觀眾普遍不滿于改編情節粗糙以及演員不符合期待。
其實,改編這個行為放置到任何作品身上,大眾都會拿著放大鏡打量原著和影視作品的區別,但對于名著而言,這一要求就更加苛刻了。不僅要還原原著,還需要符合觀眾心中既定的形象標準,這使得名著的改編相對于其它作品而言,改編空間更加狹窄。
《紅樓夢之金玉良緣》劇照(圖源:豆瓣)
復盤過往的影視改編不難發現,經典作品屢屢改編,比如金庸武俠、瓊瑤亦舒小言情等,但是名著的改編卻長期處于“空窗狀態”。自2010年之后,四大名著的改編普遍走入“衰退期”。
一方面,名著的內容文本具廣泛的釋義性,在當下的內容市場面臨著更險峻的創作風險。另一方面,網絡小說帶來的IP大潮,改變了內容市場的風向,更具創作難度的名著不再成為制作首選。
縱然,名著面臨著諸多改編困境,但并不意味著束之高閣是其必然宿命。海外名著改編始終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并試圖為新時代的名著改編賦予內容新意。我們能從海外的經驗中學到什么?可能就是屢戰屢敗,但屢敗屢戰。
如今的人們或許很難想象,曾經名著是內容市場的絕對主力。
上世紀20年代,電影市場被外片壟斷,為了尋求民族認同感,創作者從本土化歷史文本中進行內容創作。《西游記女兒國》《鐵扇公主》《宋江》《武松血濺鴛鴦樓》等作品讓國產電影崛起爆發,其中《盤絲洞》更是被《申報》稱為“中國電影界古裝戲之空前杰作”,引萬人空巷。
《盤絲洞》劇照(圖源:豆瓣)
《盤絲洞》在商業上的成功印證了名著改編的可行性,之后電影公司不斷對名著進行內容挖掘?!吨袊娪鞍l展史》曾記載,1926-1930年上海各電影公司出品的《西游記》電影就有二十多部。
彼時影視市場剛剛開始繁榮,創作文本的速度跟不上生產速度,名著因為流傳廣,不需要額外的解釋成本,再加上,名著中有大量的經典段落,隨便一個就可以延展出新的故事,這讓名著成為了創作者們主要的創作來源。
尤其對于引領港片黃金時期的邵氏公司來說,名著改編更是取之不竭的內容源泉。1966年的《西游記》在東南亞大賣之后,邵氏公司堅定了名著改編的影視發展道路。20世界60年代到80年代,邵氏公司出品了大量的名著改編作品,《金玉良緣紅樓夢》《貂蟬》《武松》《水滸傳》《蕩寇志》等。
《金玉良緣紅樓夢》劇照(圖源:豆瓣)
雖然為了注重商業價值,邵氏公司更強調作品中的戲劇性情節,以及人物角色類型化,甚至不惜突出暴力、情色元素,但是這種內容的重塑,也為創作者開辟了寬松的創作空間,張徹的“陽剛美學”、李翰祥的“風月美學”等作者性表達都灌注到了名著改編之中。
于是,名著改編從早期完全忠實于原著的敘事習慣,一步步轉變為多義性的“戲說”,這種悄然變更的解構意識,讓創作者們開始進行更大膽的挑戰。1995年周星馳的《大話西游》上映,完全推翻了原著內核,進行新時代的重構,引起大眾不滿,被斥為“文化垃圾”。
《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劇照(圖源:豆瓣)
當“戲說”成為大眾眼中的“魔改”,名著所面臨的意識沖擊,對于大眾而言不亞于一次精神震蕩。不過,每一代人眼中對于“戲說”的接受程度又截然不同,到了千禧年時《大話西游》傳入內地,反而贏得了內地青年群體的廣泛認同,為其重構美學身份。這也為《西游記》后面的改編之路埋下了伏筆。
然而,并不見得所有名著都能如《西游記》這般“好命”。從內容層面來看,虛構的神話故事有著更宏大的世界觀,創作者更容易在改編道路上進行內容創新。比如《封神演義》《山海經》《聊齋志異》這樣的作品,并不會引起大眾的反感。
《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劇照(圖源:豆瓣)
而具有一定現實依據的名著,因為與現實的相關性,會有諸多的細節史料要求,就會讓作品面臨更嚴苛的創作要求。甚至,在學術界也有著諸多學派討論,常年爭論不休。其中以《紅樓夢》最為典型,幾大紅學派別從不同角度對《紅樓夢》進行研究,而研究的方向也決定了角色、劇情的理解方式不同。
名著釋義性強,決定了故事有著不同的解讀方向,面對大眾,視角、選角等稍有不慎,就會引起諸多爭議。比如2010年四大名著翻拍中,李少紅版本《紅樓夢》就遭遇最多輿論攻擊。
在戲說泛濫和視角延伸等內容開發的背景下,大眾需要一種權威的出現,捍衛名著的正統性,八十年代央視版四大名著因為角色、布景等細節化重現,成為了觀眾心中不可動搖的根基所在。
2010年,新版四大名著扎堆擠向市場,試圖重新建立大眾對于名著的時代想象。
雖然制作水平對比二三十年前有了質的飛躍,但是在內容把控、角色塑造、臺詞韻味等方面,無法讓大眾滿意?!度龂泛汀端疂G傳》口碑兩極化,豆瓣評分尚能維持在7.8分和8.1分,相較而言,《紅樓夢》只有5.8分,《西游記》只有6.8分。
(圖源:豆瓣)
與此同時,一些改編自名著經典選段的電影也紛紛遭遇輿情危機?!躲~雀臺》《王的盛宴》《關云長》《赤壁》等作品不但沒有在劇作文本上贏得大眾的認可,金城武飾演諸葛亮、吳彥祖飾演項羽等角色設置反倒成了話題焦點,讓觀眾大感失望。
為了保證作品的商業類型化,彼時的名著改編傾向于請大牌明星助陣,增強故事的娛樂性以及節奏感,即便試圖想要探討角色的復雜人性,卻缺少對文本內核的精細打磨,讓這一時期的改編作品基本淪為爛片?!蛾P云長》為關羽憑空添了一條愛情線,豆瓣評分只有5.0分。
《關云長》劇照(圖源:豆瓣)
這一時期名著并不成功的改編,不僅進一步讓大眾更加信服央視版,也讓觀眾對改編這個行為產生了強烈的抵觸情緒。
就在名著改編一步步瓦解觀眾對創作者信任的同時,另一邊,網絡小說IP大潮已然成勢。
改編自網絡小說的《甄嬛傳》《宮鎖珠簾》,與新版四大名著同一時期開播,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網絡小說改編作品熱度一路上漲,名著改編反倒在質疑中被逐漸遺忘。這鮮明的對比,也預示了之后改編風潮的明顯轉向。
《甄嬛傳》劇照(圖源:豆瓣)
清華學者薛靜在《網絡文學IP改編生產機制的十年變遷》講演中曾談到,彼時的互聯網正處于移動化轉型的重要時期,中國網民整體規模增長逐步放緩,手機網民規模增加。在“臺網交接”的關鍵時刻,網絡小說的出現為內容平臺的崛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彈藥”。
(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
與此同時,互聯網的興起,開拓了大眾的認知,大眾對之前作品中呈現的嚴肅宏大敘事視角產生了質疑。
《宮鎖珠簾》《步步驚心》用“穿越”重新構筑當代人對歷史的想象,《甄嬛傳》用“大女主”重新講述權力結構中的性別地位。網絡小說為大眾提供了更具當下性的歷史故事,而名著因為其文本嚴肅性,制作成本高昂等因素的制約,不再具有性價比,逐漸被制作團隊拋棄。
(數據來源: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
尤其在網絡小說大潮翻涌,內容平臺積極開拓內容領域的趨勢下,類型化和分眾化態勢愈發明顯,而名著作為一個大眾化產品,無法重新建構起群體性想象。
名著改編,時也,命也。
在國內對名著改編逐漸退熱的時候,海外的名著改編一直保持高昂的創作熱情。
前不久,改編自意大利作家薄伽丘名作《十日談》的《翡冷翠十日談》正式開播,播出后,效果不及預期,爛番茄指數67%,IMDb6.3分,Metacritic只有65分?!杜f金山紀事報》評價道,“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可是全錯了。錯得可怕、荒謬、毫無意義。”
Netflix為《十日談》添加了喜劇層面的元素,試圖通過輕快的節奏博取觀眾的好感,但這一套顯然是失效的,創作邏輯屈從于大數據模式,并未體現出名著的質感。這也讓不少人為Netflix接下來改編的《百年孤獨》捏一把汗。
《翡冷翠十日談》并非一次慘痛的孤例,在此之前,不少名著改編都遭遇“滑鐵盧”。改編自簡·奧斯汀《傲慢與偏見》的《傲慢與偏見與僵尸》;建立在《堂吉訶德》文本之上的《這個男人來自瘋狂世界》,都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但無一例外因為過于跳脫,而被評論家和觀眾所指責,遭遇口碑票房的雙重危機。
《翡冷翠十日談》劇照(圖源:豆瓣)
可見,國內外面臨的名著改編困境建立在同一層面,可即便如此,好萊塢對名著經典改編的開發一直在持續,產量遠遠大于國內。
一方面,名著的大眾性可以幫助平臺開拓其品牌性與認知度,也可以成為打入不同圈層市場的一個有力抓手。比如Disney+就開發了《西游記ABC》,試圖迎合亞裔市場。
劇照(圖源:微博)
另一方面,好萊塢面臨創作瓶頸已成為業內共識,導致當下知名IP的驅動力已經遠遠超過了大牌明星的影響力,原創力量收縮,改編便成為應對市場動蕩的唯一底牌,創作者只能從既有作品中反復改編。
在外部因素的推動下,似乎海外市場大量涌現的名著作品改編是不得已為之,但從另一層面而言,這種不斷的推進與翻新,也在無意間構筑了名著新的時代意義。
得益于好萊塢文化作品多業態的行業發展路徑,名著經典并不拘泥于影視作品,在舞劇、歌劇、話劇等層面都進行了內容創新。比如,安德魯·斯科特版本的《哈姆雷特》就跳出莎士比亞原本的設計,為女性角色賦予了更立體的角色空間。
多業態的內容發展,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將名著本身內化為了無法單一化評價的文化符號。反復開發的《西游記》就脫離出了名著本身嚴肅性,今何在的《悟空傳》、追光動畫開發的“新神榜”等作品,都將《西游記》的文化價值進行了最大化的挖掘,如今觀眾面對任何形式的《西游記》改編并不會有太大的沖擊感。
《悟空傳》劇照(圖源:豆瓣)
名著本身就有著豐富的內容開發空間,能夠容納更多的想象,甚至,名著本身無可爭議的時代意義,決定了它不可能只存在于某一時期的某一部作品,成為一個落塵的陳舊記憶,它一定擁有其他作品難以匹敵的內在活力。
對于觀眾來說,應該保持對名著改編本身的包容度,改得好與不好都可以評價,但不應該因為“改編”這件事本身就產生抵觸情緒。就像明天即將發售的《黑神話:悟空》一樣,一個脫胎于名著但又完全重構了名著的文化產品,是有機會成為當代文化的驕傲的。
對于創作者來說,誠然名著改編面臨著諸多困境,但并不能將一切問題歸結于改編難度,這種固步自封,也是一種無能的惰性。面對觀眾的高要求,創作者更加需要進一步思考名著改編的當下性意義。
觀眾會用腳投票。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紅樓夢 | 改編
越來越多的情感博主涌入互聯網,最近的熱門居然是李誕。從最早通過“戶外撩妹”積攢千萬粉絲的童錦程,到周旋于多位富豪間的韋雪,現實生活中大家喊著“不婚不育保平安”,網絡上這些情感主播卻賺得盆滿缽滿。李誕的直播則以搞笑為標簽,不過在插科打諢或真情流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