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欣媛
編輯|劉南豆
坐了8個小時火車的王紅衛,在酒店放下行李,便匆匆趕到阿那亞的酒神劇場,參加今年海浪電影周“從文學到電影”六部短片的首映禮。
所有短片結束放映后,坐在人群之中的王紅衛盡是感慨,“在這個絕望的暑期結束的九月初,今天晚上的六個短片,讓我再一次相信那句話:電影的希望在年輕人?!?/p>
王紅衛
現場不止王紅衛發出如此感慨,四散坐在露天劇場各處的活動主理人們也有同樣的感受。編劇焦華靜,面對出乎意料的成片質量,直呼“像是開了一個盲盒?!睆埓罄谝脖硎举潎@,他之前閱讀原著時,覺得沒有一個是容易改編的,但是這些電影人不僅做到了,而且完成度很高。
從提案通過到成片放映,短短一個月的時間里,六位青年創作者用自己的作品,不僅獲得了主理人的認可,還贏得了原著作者的贊許。來到現場的作者們紛紛表示短片的表達讓他們感到驚喜,他們看到了自己作品更多的可能性。
今年海浪產業延續“從文學到電影”這一內容單元,通過文學推介會和改編短片首映禮兩個活動,推動文學改編電影的產業可能,激發文學與電影的創作思維,為兩個市場搭建溝通的橋梁。
一個截然不同的產業維度正在徐徐展開其面貌和愿景,文學與電影的互通力量給予了當下中國電影新的靈感和思路。畢竟,在這個焦慮的暑期檔之后,一次有價值的內容探索是無比重要的。
文學改編電影并非新鮮事。
20世紀60年代是中國文學電影化改編的起步階段,之后隨著80年代文學熱潮,第五代導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連拿出蜚聲國際的作品。張藝謀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孩子王》均改編自文學大家的代表作品。
《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活著》《霸王別姬》《孩子王》(圖源:豆瓣)
隨著電影市場化,網絡文學走向臺前,傳統文學失去了落腳地,根據傳統文學作品改編而成的電影明顯呈下降趨勢。
今年的產業主理人、壹線影業CEO陳潔告訴毒眸(id:DomoreDumou),整個電影領域過去十多年,文學改編成電影的比例相對于第五代那時少了許多?!拔也惶_定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是什么,我簡單理解為,2000年之后商業電影的崛起,市場上商業類型創作比例越來越高了,導致它對應的文學類別需求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谏虡I邏輯和創作方向的考慮,加之電影本身的時長限制,創作更傾向于在流行文學、類型文學里尋找把手?!?/p>
產業主理人、壹線影業CEO陳潔
文學作品在互聯網時代面臨著讀屏時代的沖擊,而電影在經過IP泡沫后,也陷入了創意枯竭的泥濘之中,在此背景下,跨媒介文本的重構變得越來越重要。
一方面,文學的出現可以為電影賦予更多的文學價值,《河邊的錯誤》《平原上的摩西》等作品正憑借其獨特的影像風格,吸引觀眾的注意;另一方面,借助電影的傳播性,文學作品的內核進一步有了大眾化闡釋的機會。
《河邊的錯誤》《平原上的火焰》(圖源:豆瓣 微博)
在市場需求下,當下文學改編正進入到一個新的變革期:區隔于早些年改編風潮,敘事增殖和內容重構正在為電影美學帶來全新的變革。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的電影節展選擇將產業方向,著重放置在文學與電影之間的探索可能上。
海浪電影周從去年開始推動“從文學到電影”內容單元,并在今年升級完善,邀請了9家出版機構,用更廣袤的產業上游視角,挖掘文學作品更優的改編路徑。并聯動阿里影業、嘉映文化、新麗電影等9家年度理事單位以產業視角對推介作品進行梳理審閱。
這種別具一格的產業模式,吸引到了青年創作者的加入,也讓更多的作品迸發出了不同以往的文本魅力。
英國學者克萊·派克曾把改編分為三種:忠實原著,嚴格地把文本轉變成電影語言;保持原作敘事結構核心,進行重新闡釋或結構;把原著看作一種原始素材,進行重新創作。
長期以來,前兩種改編一直被市場選擇,但也正因如此,大眾對于改編的關注點往往放置在忠實度和復刻性上。
新時代下的改編思維方式悄然發生了變化。今年的六部短片不約而同選擇沖破傳統改編模式,進行較大的改動。
改動并不意味著撼動,在保證人物關系和精神內核的基礎上,導演們的再次創作可以為內容提供更多的新鮮感,也讓原著有了更多的釋義性。
短片《不存在的戀人》導演朱心亦被小說里的人物關系和概念設置所吸引——“當我們不再愛人類,當我們愛上一個游戲人物、虛擬人物或者AI人,我們的情感關系會是什么樣子的”。她用一場沖突,勾勒了荒謬戀情背后“愛”另一重解釋,“我不想占有月亮,只希望今晚的月光照在我身上?!?/p>
《不存在的戀人》導演朱心赤
可以說,這種重構的文學改編意味著,同一個內核之下,作家和導演進行了一次文學靈感和電影靈感的交流,彼此激發出新的內容思考。
重要的是,這種的互文性的改編,也讓故事在解構和重構之間尋求到了某種平衡:電影填補了小說的空間關系,小說填補了電影的視點問題,兩者之間搭建了一個可供解讀的開放性空間。
內容的再創作一方面基于創作者創作熱情的考量,另一方面也在于,創作者需要從現實角度考慮改編的可能性。
《灰貓事務所》導演龔三三表示,“故事是個奇幻溫情的類型故事,原著就非常有趣,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的落地,我們會保留原著故事中最基本的故事設定和觸動人心的情感,然后那些在有限的時間和預算內難以呈現的奇幻部分,我們會在敘事上尋求可落地的方案,并且盡量用豐富的視聽語言去呈現。影片需要呈現的元素比較多,比如嬰兒、動物、精靈等,但籌備和拍攝期較為緊張,當時我們面臨了很多壓力,但好在我們團隊十分團結,最終非常幸運的一起完成了這部作品?!?/p>
《灰貓事務所》導演龔三三
面對突如其來的現場問題,他們不得不迅速進行調整?!芭臄z那天早上,一起床聽到了雨聲,我瞬間就開始構思我們的拍攝計劃的Plan B,無論有沒有雨我們都會拍下去?!饼徣貞洰敃r拍攝的各種突發情況。
年輕的創作者們在文學改編的短片試煉中,不僅修得了對于文學改編的內容理解,更有了機會獲得電影生產過程中的操作經驗。
即便創作有坎坷,落地有難度,進行這樣一次文學改編,在創作者們看來,這仍是一次有價值的內容探索。
小說中天馬行空的想象,可以反哺電影的生產,豐富電影的類型題材,為市場提供更多的內容靈感,而這恰恰是當下電影市場最需要的。
“市場并不缺創投,平臺已經足夠多了。”海浪產業負責人漢青面對當下的產業市場分析道。
傳統產業模式以青年導演為主視角,進行從上游到下游的孵化培養,這種孵化背后的曲折,面臨著從劇本到制作等多個環節的制約。而海浪產業為了避免現實風險,選擇以作品為出發點,挖掘故事的魅力與行業的潛能。
去年,海浪產業就開啟了“從文學到電影”內容單元,由發起人雙雪濤及受邀作家進行文學推介,闡述作品的改編優勢和創作思路,進而由曾入圍海浪短片榮譽導演及海浪電影周理事單位合作導演,進行短片的拍攝。
(圖源:微博@海浪電影周)
文本的內容重構打破了傳統電影制作的框架和限制,為電影創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自由度。這種有效的嘗試得到了許多創作者的認可,也讓行業嘉賓關注到了這一內容趨勢。到了今年,海浪產業決定進一步推動文學作品市場層面的落地性。
漢青提到,今年的內容單元為創作者們加入提案環節,“短片提案相對于長片來說更加準確,出入不會很大。而提案環節里,五位評審可以分別從導演、編劇、演員、制片人、作家的身份視野對項目預先進行市場判斷。”
龔三三提到,在提案現場,主理人會從各個維度給每個項目提一些中肯的建議,大家也都較為關注改編的創新性以及項目的可落地性。
與此同時,海浪產業汲取去年經驗,避免作家在市場判斷上的視野盲區和主觀喜好,選擇出版社介入進來?!俺霭嫔缑刻於荚诟袝蚪坏?,他們清楚所有書的細分類型,而且近些年不少出版社已經成立了非常成熟的團隊,在接洽影視版權項目,比如他們更清楚版權的授權流程。”
(圖源:微博@海浪電影周)
于是,在今年海浪產業推出了全新的推介方式,讓出版社講述文學作品的類型改編優勢,這樣的推介既具備市場角度,也有的文學溫度。
在這一交流過程中,海浪產業發現,出版社其實對版權售賣是迫切的,不少出版社會有自己的文學電影改編部門處理版權交易,而這是行業里很多影視公司不知道的。
在這種斷裂的供需關系鏈中,一座溝通橋梁顯得無比重要。海浪產業的“從文學到電影”內容單元就是提供一個“被看見”的契機,讓供需雙方能夠快速找到彼此。
“我們最大的目的還是把合適的文學作品推薦到影視公司,讓它能夠拍出來,這是最大的邏輯,因為我們看到有太多小說被買了之后,就改不動了?!睗h青提到。
想要一部有改編潛力的作品被看見,需要文學推介進行理念構想,更需要拍攝單元是現實落地。海浪電影一直堅持聚焦類型化、市場化的作品,挖掘具有創新思想、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的新生代創作人才。
在這一背景下,短片就是最便捷、最有效的溝通切口?!耙粋€小說有沒有孵化可能,具備制作能力,需要現實層面的呈現,短片就是一個方法,它是大家可以開始聊的一個支點。而且通過這個短片,市場可以看到一個具備文學改編能力的導演,也能看到一個值得影視改編的作品?!?/p>
無論是導演,還是作品,一個被發現的可能是所有電影節展的產業模式的核心目的。在看見之后,進一步完善產業閉環邏輯,是海浪產業下一步要考慮的。
“我們是一定沒有辦法把從文學到電影這個事情在一個電影節把它落實,但是我們希望它可以慢慢發展,一些小說可以改編成短片,然后再往后看,是不是有一些改編出來的電影可以在電影節放映交易?!?/p>
鏈條很漫長,決策者很多,海浪能做到的事情就是,先讓這些作品、這些短片、這些創作者,能擁有被看見的機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文學 | 電影
在這個金秋送爽、碩果累累的美好時節,我們迎來了偉大祖國的又一個生日——國慶節。這一天,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高高飄揚,億萬華夏兒女的心緊緊相連,共同見證著祖國的繁榮昌盛,感受著那份深沉而熾熱的愛國情懷。國慶,不僅僅是一個節日的慶典,更是對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傳承,對國家未來發展的期許,以及對和平、繁榮、幸福生活的共同向往。
歷史的回響:從苦難走向輝煌
回望過去,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既有輝煌燦爛的篇章,也有曲折坎坷的歷程。從鴉片戰爭的硝煙彌漫,到抗日戰爭的烽火連天;從新中國成立的莊嚴宣告,到改革開放的春風化雨,每一步都凝聚著無數先輩的心血與汗水,每一幕都鐫刻著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勇于探索的精神印記。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這一刻,不僅標志著中國結束了長達百年的屈辱歷史,更開啟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以嶄新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發展的奇跡:從站起來到強起來
七十多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解決溫飽問題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從農業大國向工業強國邁進,從“兩彈一星”的成功發射到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的圓滿實施,從高速鐵路網的全球領先到5G技術的自主研發,中國以驚人的速度和巨大的成就,書寫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保持在30%左右,成為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的重要引擎??萍紕撔氯招略庐?,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一批批科技成果不斷涌現,讓“中國創造”閃耀世界舞臺。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小康的夢想照進了現實。
文化的繁榮:文化自信的新篇章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在國慶佳節之際,我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從京劇、昆曲等傳統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到電影、動漫等新興文化產業的蓬勃興起;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再到現代文學、網絡文學的百花齊放;從書法、國畫到舞蹈、音樂,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讓世界為之驚嘆。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華文化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與世界各國文明交流互鑒,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鬃訉W院遍布全球,中醫藥文化在國際上廣受歡迎,中國傳統節日和習俗成為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內容,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人民的幸福:共享發展成果的美好生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國慶佳節,是全民共享發展成果、共慶幸福生活的美好時刻。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無論是東部沿海還是西部邊陲,到處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和人民的歡聲笑語。
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等民生領域不斷改善,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增強。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健全,醫療保障制度覆蓋城鄉,人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住房條件明顯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持續優化。社會保障體系日益完善,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群體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國際的擔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者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也需要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始終秉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政策,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在應對氣候變化、疫情防控、減貧脫貧等全球性挑戰中,中國始終站在第一線,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克時艱。中國承諾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中國積極分享疫情防控經驗和醫療物資,助力全球抗疫斗爭;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等國際合作平臺,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自主發展能力。中國的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為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了重要作用。
展望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深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還很長,面臨的挑戰還很多。但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展望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們要加強科技創新,培育壯大新動能,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我們要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國慶佳節,是慶祝也是激勵,是回顧也是展望。讓我們攜手并進、砥礪前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不斷創造新的輝煌!祝愿偉大的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祝愿全國各族人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