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穎
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
《刀背藏身》之后,作為導演的徐浩峰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更多時候,他以寫作者的身份,一直繼續著與創作有關的事。
從大學時代的第一篇小說《流氓家史》到今天,徐浩峰已經寫了二十七年,小說、紀實文學、影評、劇本,寫作這件事的意義之于徐浩峰,似乎從來都沒有變過?!澳隳贻p的時候立下一個志向,覺得這輩子就干它了,然后靠這個志向來構想你的人生,把它作為你遇到事兒的一個標尺,怎么能有變化呢?”
在與毒眸(ID:DomoreDumou)的對話里,徐浩峰感慨人生的短暫,拍電影的時間更是不夠用,老了、體力不夠了,也就拍不了了,所以在尚能繼續的時候,那個“志向”是不可以改變的。
只不過,如今已經四十九歲的徐浩峰所面臨的時代,與他年輕立志時有著千百種不同。社會、時局和環境在變化,文學、電影也和諸多藝術形式的境遇一樣,在變化中跌宕起伏。徐浩峰無法預知變化的發生,唯一確定的只是“一切都在變動中”。
“DAY3徐浩峰|電影的邏輯是觀看的興致”|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
但他始終相信,中國人是太喜歡文字的一個民族,即便年輕人不會唐詩了,依然有新的方式在“玩字”。不止于此,徐浩峰也相信中國人骨子里是非常愛看電影的?!皭弁孀?,文學就肯定不會衰,愛看電影,那電影就也一定會好。”
幾天前,徐浩峰作為導師出現在今年的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年度活動——“大師之光”青年編劇高級研習班,與年輕的編劇們一同分享、交流電影創作。在時間有限的對話里,徐浩峰與毒眸聊了聊“寫作這件事”。
以下是整理后的徐浩峰的自述。
“拍電影的門檻變高了”
我認為編劇的工作非常接近于作曲。作曲家靈感乍現,想到一個很好的主調和樂思,這一點只占1%。想把“調”做成交響樂,必須做大量的節奏和結構的實驗,大量與之匹配的工作,只有一個樂思是遠遠不夠的。
編劇亦是如此。這份工作并不是簡單地說,我跟你講一個新奇的事兒,而是要講一個平常人說不出來的故事。這就需要編織事件的方法。編織功夫在編劇工作里要占99%,把這功夫下到,就是好的編劇。很少有人能在這件事上一蹴而就,有再大的才華,靈感再有新意,即使是天才,這些部分也只占1%,只有這一點點的靈感,是寫不成好劇本的,因為編織的功夫不夠。
一般來說,一個編劇要花10年的時間,有200萬字的練習量,才能成熟,這是普遍規律,這個時間和工作量是節省不了的。新手編劇寫作時,往往都是流于寫事件,或者直接寫人的情感,這時候就需要成熟編劇帶著他,在新手寫完之后重新組裝文字,就像魔術藏道具一樣,把變的東西通過折疊和捆綁的方式藏在衣服里邊,這個叫“掐活兒”——新手寫完,老手改一下,他可能就會寫作了。
“DAY3徐浩峰|電影的邏輯是觀看的興致”|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
但在智商、眼界方面,現在年輕的創作者比我們這一代要先進很多,我們可能要用30年完成的事,他們很快就完成了,他們比我們更敏感。我們那一代其實還是憤怒的,青年就是叛逆,是直覺上就對某個東西不認可,但是它為什么不好,其實我們自己還沒來得及分析出來,這是叛逆的一代。
我們年輕的時候,藝術還是貴族特權。生在藝術世家,競爭力就比別人強;是大院子弟,資源就比其他孩子強,天生的審美就在,各方面都占優勢。所以雖然我們這代人追求人人平等,而且也認為人人平等是對的,但其實還是占了父輩的便宜,嘴上說人人平等,其實骨子里其實還是“宅門老爺”。
但現在的一些學生,我認為他們是有正義的,什么是對的,什么是不對的,他們的界定很清晰,比我們強多了。他們天然地覺得人人平等是應該的,沒有任何余地。而且,他們也生在一個藝術上已經沒有特權的時代——拍電影的工藝在材質上降低了,沒有膠片這回事了,等于是以百倍的成本在縮減。
《一代宗師》
不請明星、不追求院線的話,可能幾個月的工資、和朋友湊湊錢就能拍一部電影。有人說正是因為如此,寫作和拍電影這件事走向了更大眾的層面,帶來對嚴肅性的摒棄和對娛樂性的追求,這一點我覺得其實是暫時現象,很快就會過去,藝術的門檻其實是提高了的。
因為在我這一代人里,掌握資源的可能是三流人才,資源讓他成了時代中的佼佼者,而年輕一代就不存在這種情況:會的人多了,大家一定要爭出一個佼佼者。法國新浪潮其實就是這樣的,突然手持攝影,不用嚴密的燈光,不用明星,大量的年輕人直接拍電影,然后大浪淘沙,最后帶來整個法國電影的進步——先普及、降低門檻,反而是提升了門檻。
用一直寫作來對抗變化
有人說國內電影市場情況不是很樂觀,創作者拍電影、作品見觀眾的機會似乎都在變小,我自己的感受是,很多變化追溯不出具體的原因。
就像我二十多歲的時候,有一些需要仰望的人,但在我如今快五十歲的時候,他們突然成為青年一代群嘲的對象,這是我年輕時完全不可想象的事情;相反,有一些曾經被我們那代人認為很垃圾的東西,年近半百了才發現,它們變得很受追捧,甚至被稱為杰作。
這種東西怎么變過來的?你去追究它,好像也追究不到具體的一二三,但它就是變過來了。
社會環境、現實生活在變化,創作者的在場性就體現了出來。我們其實是“敘事藝術家”,寫小說的,拍電影的,做歌劇的,說相聲的,其實都是敘事藝術家。
藝術性體現在哪?跟建筑、視覺設計的這些別的藝術家不同,我們的獨特性就在于,你在捕捉社會變遷的這個點,也就是說,社會變了才有你的事。
《師父》
但對我來說,從上學的時候寫小說至今,寫作這件事的意義從來沒有變化。這是不能有變化的。你年輕的時候立下一個志向,覺得這輩子就干它了,靠這個志向來構想你的人生,把它作為你遇到事兒的一個標尺,怎么能變呢?
人生其實很短,尤其是要拍電影,老了,體力不夠了,也就拍不了了,對吧?所以人生太短了,就只夠讓你堅持做一件事情。
寫作也不能有瓶頸期??赡苡幸恍﹦撟髡呱罾锍隽藙e的事,耽誤、干擾了他的創作,但是他又不好對外界說,所以就稱之為瓶頸期。但是作為創作者,只要一直在寫,就不會枯竭。一旦進步不了,真的枯竭了,就干不了這行了。
但是只要一直在練,一直寫,就不會有瓶頸期,寫作這件事就不會有巨大的中斷,就能一直寫下去。
“DAY3徐浩峰|電影的邏輯是觀看的興致”|吳天明青年電影專項基金
盡管一切都在變化,我們也沒辦法不負責任地預想未來可能會怎么樣,因為確實不知道。唯一知道的是,一切都在變動中。要相信的一點是,我從小到大的經歷都在告訴我,中國人一個是太喜歡文字的民族,是一個愛玩字的民族,所以即便年輕人不會唐詩了,但仍然有新的方式在玩字。
而且,中國人骨子里是非常愛看電影的。愛玩字,文學就肯定不會衰,愛看電影,那電影也就一定會好。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可轉載或翻譯。
撰文|雨過炊煙編輯|紀南來源: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短劇興起后,“電子咸菜”一詞不脛而走?!半娮酉滩恕碧刂改切﹦∏榈雌鸱瑤追昼妰缺恪?/p>
撰文|白羊編輯|紀南來源:TopKlout克勞銳(ID:TopKlout)最近,一則B站CEO陳睿接管游戲業務的消息再次讓B站成為市場討論的對象?!蛾P于游戲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