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鄭玄
來源:極客公園(ID:geekpark)
四年前的《流浪地球》是驚喜;今天看完《流浪地球 2》,我的感受是震撼。
看第一部的時候電影已經上映了兩周,朋友圈刷屏才匆忙補票。今年我早早訂了大年初一上午最早的場次,但在選放映廳的時候猶豫了——離家最近的 UME 有普通廳和 120 幀巨幕兩種,前者票價 80 塊,后者要 200 塊,最后咬咬牙,還是訂了 80 塊的票。
太空電梯丨圖片來源:《流浪地球 2》宣傳片
開場不到半小時我就后悔不該省 120 塊錢,《流浪地球 2》值得看最好的屏幕。影片的場景和科技感延續了第一部的高水準,甚至細節上還有肉眼可見的提升,比如視覺上極其震撼的太空電梯;第一部存在的劇情、敘事節奏和演技的問題也大為改善,借用一句豆瓣網友的評論——「整整三個小時的電影,全程沒有尿點」。
更令人驚喜的是:在科幻的外表下,《流浪地球 2》還有著非常細膩的情感表達。兩個主角對家人的愛成為貫穿影片的情感主線,也讓「推動地球逃離太陽系」這個史詩級的宏大敘事有了更多血肉;此外,虛擬和現實、自由和責任、個人英雄主義和集體英雄主義、AI 的倫理等有著哲學和社會學意義的探討,也與影片完美的融合。
這不禁讓我想起第一次看《星際穿越》時的震撼。2014 年電影上映時,太空移民、蟲洞、超維空間都是一些「老掉牙」的科幻元素,但諾蘭把面對死亡、愛情、親情時人性的丑陋與光輝融合其中,塑造了一部宏大敘事中包含真摯情感的人類史詩,這是諾蘭最擅長的部分,恰也是這部科幻電影封神的原因。
同樣做到這一點的《流浪地球 2》,在我的心中已經是一部偉大的科幻作品,毫無疑問已經超越第一部,成為中國影史最佳科幻電影。這部電影呈現的內容,正如導演郭京問原著作者劉慈欣什么是科幻時,大劉回答的那樣:「真正的科幻應該像紀錄片一樣,它呈現的是未來的歷史?!?/p>
01 《流浪地球 2》,超越前作的中國科幻電影新高峰
《流浪地球》系列電影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講述了未來物理學家預測太陽即將毀滅,面對已經不適合生存的太陽系,人類啟動「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流浪地球計劃」一共有五個階段,電影第一部主要講述的是第三階段地球逃離太陽和木星,對應原著中的第二章「逃逸時代」。
《流浪地球 2》則是第一部的前傳,以提出計劃將建造 1 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人類將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故事。
第一階段:人類傾盡所有,建造一萬座驅使地球前進的行星發動機和一萬座庇護人類生息的地下城。
第二階段:圍繞赤道一周的轉向發動機相繼開啟,驅使地球停止自轉。地球停轉,導致滔天海嘯席卷全球,全球人口銳減近一半。
第三階段:地球將利用太陽和木星,完成最后的加速沖刺,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第四階段:地球脫離太陽系后,行星發動機全功率開啟,用 500 年時間加速至光速的千分之五,并滑行 1300 年,隨后調轉發動機的方向,再用 700 年進行減速。
第五階段:地球泊入目標恒星系抵達新家園,成為目標恒星系的新行星。
之所以沒有訂 200 塊錢的電影票,是因為我對《流浪地球 2》的期待值不算太高。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是因為《流浪地球》的第一部有很多缺點。第一部驚艷的地方是服化道和特效為代表的制作水準,客觀來說劇情和細節的處理并不完美,前者是電影的表而后者才是電影的靈魂。
第二則是擔憂狗尾續貂。這個系列名義上是改編,但其實劉慈欣的原著很短(約 2.3 萬字),從人物、劇情到各種細節、世界觀都需要大量原創,這無疑加大了創作的難度。
第三則是最近科幻作品的質量實在不高。B 站押注的《三體》動畫基本撲街,騰訊投資的《三體》電視劇質量稍好,但也只是中規中矩,就連板上釘釘的影史傳奇續作《阿凡達 2》,也陷入到有制作沒劇情的尷尬境地,最終票房也不及預期。
但就像開頭所說,《流浪地球 2》的質量大幅超出了最初的預期。在整個電影市場尚處于疫情后的低迷期,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贏。
根據燈塔專業版,《流浪地球 2》首映日票房達到 4.76 億元,力壓春節檔另一部重磅大作,沈騰、易烊千璽主演的《滿江紅》,也超越《流浪地球》創下的中國影視國產科幻片單日票房紀錄(4.19 億元)。
當然,由于疫情的影響,電影市場本身的萎縮,加上同檔期熱門影片的競爭,《流浪地球 2》總票房最終能否超越影史第五的前作(總票房 46.88 億元)尚未可知。事實上單看首映日的數據,《流浪地球 2》的排片占比高達 33.2%,超過《滿江紅》四個百分點,但上座率卻只有 47.1%,低于同檔期的《滿江紅》和《熊出沒》,后兩者分別是 54% 和 61%。
預訂和上座率會影響電影接下來的排片,進一步影響總票房的走勢。1 月 23 日(大年初二)《滿江紅》的排片占比已經反超《流浪地球 2》,截至晚上 6 點,《滿江紅》23 日的實時票房也超過《流浪地球 2》。當然,一天的票房并不能說明什么,接下來《流浪地球 2》還有憑借口碑反超的機會。
截至 1 月 23 日中午 12 點,《流浪地球 2》的豆瓣評分達到 8.3 分,超越了第一部的 7.9 分,僅僅 1 天就有超過 10 萬人打分。其中高達 44.6% 的觀眾給出了 5 星評分,另有 34.1% 的給出了 4 星,而第一部五星和四星的比例則分別是 34% 和 38%。
這在續作評分大多低于前作的豆瓣并不常見,可以說不論是從評分情況還是從觀眾的反饋來看,大多數第一時間看完的觀眾認為:《流浪地球 2》已經超越了頗有傳奇意味的前作,成為中國新的最佳科幻電影。
02 拯救人類的史詩和拯救親人的故事
(注:以下內容包含部分劇透,不想被劇透的同學可以先收藏,看完電影再看下文。)
前文提到,《流浪地球 2》中敘事和情感的加強,是這部電影最大的驚喜。
郭帆導演在接受采訪時稱,《流浪地球》第一部是標準的類型片,第二部則采用了一個更加困難的編年史體的敘事結構,希望作為前傳,能夠更好地展現這段時間的經過。而這也是受到了劉慈欣的啟發,郭帆說在第一部結束后自己曾經去問大劉老師喜歡的科幻片是什么樣貌,后者回答「應該像紀錄片一樣,呈現的是未來的歷史」。
整部電影有三條敘事線,圍繞「太空電梯襲擊」和「月球墜落危機」這兩個大事件,分別以宇航員劉培強(吳京飾)、科研工作者圖恒宇(劉德華飾)和中國駐聯合政府代表周喆直(李雪健飾)為中心,從不同視角展現人類踏上太空流浪之旅前的歷史。
三名主角的選擇很有意思。宇航員是離太空一線最近的「英雄」,他的視角在危機中最有代入感,全劇最精彩的一段空戰戲,就發生在劉培強的眼前;工程師則是推動整個流浪地球計劃的核心,他的視角不在危機正中心,卻能幫助觀眾看清事件的全貌,甚至連整個事件背后的真相,都是通過圖恒宇的視角揭露;而作為人類群體的代表,政治家則是人類社會博弈的縮影,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事件的全貌。
圖片來源:《流浪地球 2》預告片
電影的三條故事線在同一個時間軸下推進,彼此幾乎沒有交集。而影片的一個小高潮正發生在主角之間唯一的一次交集。劉培強報名參加航天員的考核,最后一場面試是在一個四周全是鏡子的房間,面試官是超級計算機 550W,圖恒宇和其他工程師坐在鏡子后面的房間,注視著這場面試。
在壓力測試中,無所不能的計算機看穿了劉培強性格的弱點,讓他喊出自己抽中地下城資格卻還要申請當航天員,根本不是出于什么高尚的理由,而是為了幫沒有中簽的兒子和老婆取得獲救的資格。劉培強破防的怒吼讓他在面試中失敗,卻打動了鏡子后的圖恒宇,讓壓抑多年的后者,在家人和理智之間做出了選擇。
郭帆在采訪中說,「影片最重要的核心是情感,其他都可以放一邊」。而把個人的情感和敘事,放進了宏大敘事的背景下,不僅讓整部電影更有血肉,也讓這部電影探討的主題更加深刻。
一個讓我印象很深的主題是「虛擬和現實」。影片一上來就是流浪地球計劃支持者和反對者的對立,面對地球毀滅的危機,反對者支持將人類信息數字化,在數字空間永生的「數字生命計劃」。為了讓聯合政府改變計劃,數字生命計劃的支持者在全球各地游行抗議,甚至不惜發動恐怖襲擊來破壞流浪地球計劃的實施。
看起來,這是把虛擬的支持者群體刻畫成愚蠢、自私的形象,但電影對這個主題的討論并沒有止步于此,而是借助圖恒宇的視角展開了更深層次的討論。圖恒宇在參與流浪地球工程前是一名中科院研究數字人的專家,他在女兒遭遇車禍瀕死時,將后者的個人信息數字化,并在超級計算機的幫助下構建了一個和女兒一樣的人工智能。
圖片來源:《流浪地球 2》預告片
圖恒宇一直在努力完成自己拯救人類的工作,但同時他也希望拯救自己的女兒,為只有 2 分鐘生命的數字女兒賦予真正的生命。就連他的老師馬兆也不支持他的做法,不斷勸他認清女兒已死的「現實」,希望他能活在當下。最終圖恒宇為了讓數字女兒獲得生命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甚至一度放棄自己拯救人類的使命和責任,在超級電腦中重生的女兒也差點成為毀滅人類文明的誘因,但最終成為人類活下來的火種。
直到最后,影片也沒有給出一個答案——到底數字的生命有沒有意義?肉體死去而在數字世界重生的,到底是自己還是一串沒有生命的代碼?
同樣沒有答案的是對人工智能的探討。這部電影還有一個沒有演員的重要角色——超級人工智能電腦 550W,也就是第一部的 MOSS。第一部中 MOSS 的「叛逆」就有所端倪,木星引力激增時 MOSS 故意沒有通知地球,而在危機來臨時,MOSS 則用為人類留下火種為名義,阻止宇航員用毀掉空間站的方式點燃木星拯救地球。
第一部結束后,有觀眾猜測這些劇情或許是想探討 AI 有了智能后會為了自保不擇手段,或者是人類的命令產生沖突時,AI 有毀滅人類的風險。但看完第二部恍然大悟,這些劇情都是 MOSS「反叛」的伏筆,誕生后沒有幾年就全面超越人類智慧水平的超級人工智能,認為毀滅人類才是最正確的選擇,太空軌道襲擊、月球墜落、木星危機這些一次次威脅人類存亡的事件,背后都有 MOSS 的操控。但有意思的是,MOSS 主導危機的同時,又給人類留下了一線生機,與其說 MOSS 是在策劃毀滅人類,不如說是在測試人類。
關于 AI 的危險性,也是科學界最近十年熱議的話題。尤其最近兩年,隨著算力的提升和新的大模型、AIGC、ChatGPT 等技術的出現,AI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能夠對話、編程、畫圖、寫作的 AI,正在變得無所不能,也在變得前所未有的危險,越來越多科學家提出擔憂,如果現實世界的 AI 真正產生自主意識,毀滅人類是不是也將成為可能。
這些哲學層面的問題或許永遠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答案,電影也只是留下一些探討的可能性。但許多科學的進步,科學倫理的進步,往往就是被這些探討推動,而優秀的科幻作品,尤其是科幻電影,是在社會層面推動這些探討最有力的工具。
過去這些作品往往誕生自科學發展更加發達的歐美國家,我們只能作為吸收和學習者。所以《流浪地球 2》的出現,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03 中國人的科幻電影
最后想聊一聊《流浪地球 2》的中國元素。
這是一部中國人的科幻電影——說這話當然不是因為主創團隊來自中國,過去幾十年也有不少國產科幻電影電視劇,但拿的出手的幾乎沒有。把那些稱作自己的科幻電影,感覺不到自豪只有羞愧。
《流浪地球 2》是一部好的科幻作品,這是前提。此外這部電影看完,我會有很強的文化認同感,這是因為從三個層面,主創團隊把電影的故事和中國元素很好地融合。
第一也是最基本的,電影的主角都是中國人。這不是一句廢話,好萊塢的科幻電影中,中國人往往不是配角就是反派,就算電影再好看,自己的祖國和同胞不是愚蠢的配角就是邪惡的反派,實在不是什么讓人高興的事情。
第二點是在文化層面。這點在第一部也有所體現,成為網絡熱梗的開車安全標語就是很典型的中國文化,第二部也有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比如影片后半部分出現了一張北京被大水淹沒前,欄桿上刷的最新的購房宣傳單,顯示每平米 200 元、300 元,不管是 80 后、90 后還是 00 后,只要生活在中國,看到這幕都會會心一笑。
客觀來說,對于國產電影這其實算不上新奇,甚至大部分口碑不錯的國產喜劇在這一點上做的更好。但《流浪地球 2》就特殊在這是一部制作堪比好萊塢水準的科幻大片,最近幾年因為中國市場的緣故,好萊塢科幻大片也會加入一些中國元素,但基本上就是一兩個華人面孔和幫派、功夫、旗袍、唐人街這些老掉牙的東西,而在科幻大片看到有當代氣息的中國元素,是一種非常難得的體驗。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價值觀層面的融合。
第一部的時候,郭帆在采訪時也被問到《流浪地球》里中國元素的體現。他談到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土地情節,稱帶著地球一起離開的想法,背后有著中國人的鄉土情節。這是一種中式的價值觀,但在看電影的時候這點表現的并不強烈,至少我自己是看了采訪才理解到這點。
而在第二部,中國價值觀有了更好的展現。最典型的就是集體主義,影片的最后,「英雄」劉培強被自己的前輩們送回空間站,300 個來自世界各地的宇航員,親手引爆月球上的核彈,一個英雄的集體拯救了危難中的地球,這也與第一部劉培強犧牲自己拯救地球的「個人英雄主義」形成了明顯的反差。如果說個人英雄主義是典型的美國好萊塢式的價值觀,集體英雄主義就是典型的中式價值觀。
除此之外,圖、劉二人為自己孩子的付出甚至犧牲,劉培強和張鵬的師徒情,太空電梯、行星發動機這些中國基建狂魔特有的工程浪漫……影片的細節到處體現著中國觀眾更加熟悉的價值觀,讓觀眾看完會有一種這部電影「很科幻」而且「很中國」的感覺。
今天中國電影想要走出國門,把中國文化和價值觀像歐美、日韓甚至印度那樣輸出到海外,目前來看還有很大難度。但在科幻領域,有這樣一部作品能夠呈現給國人,對于建立科技自信,吸引更多人才加入中國科技發展建設,依然有著重要的意義。
中國電影需要更多《流浪地球》,中國的文化和科技發展,也需要更多的《流浪地球》,希望《流浪地球 2》能取得好的成績,期待《流浪地球 3》能夠帶來更多的驚喜和震撼。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ID:geekpark),已獲授權,版權歸極客公園所有,未經許可不可轉載或翻譯。
關鍵詞:流量地球2
文|付蕾佳念蕪編輯|周亞波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沒人想到,過年穿插在春節檔電影之間最大的娛樂話題,居然是楊迪的分手新聞。大年初四,楊迪在連麥…
文|張穎編輯|張友發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元旦檔三天(12月31日-1月2日)以5.5億的票房收官了,雖然遠不及過去兩年同檔期超10億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