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嘉琦
消失在大眾視線已久的仙劍IP,突然有了新劇情。
《仙劍四》和改編自《仙劍六》的《祈今朝》前后腳播出,本以為是正面對打,沒想到是齊齊啞火。云合數據顯示,兩部劇播出過半,正片播放占比都沒超過7%,分別排在第七位和第八位。
數據來源:云合數據
當然,《仙劍四》還是有很爆的熱搜詞條,負面的而已——開播當天,“仙劍四番位”的詞條登上熱搜第一,比“仙劍四開播”這條還爆;《祈今朝》倒是看似平穩,只不過口碑也搖搖欲墜,劇名的原因很多人壓根不知道是仙六改編,就算知道,改編也看上去沒啥亮點。
爭來爭去,最后的贏家竟然還是《仙劍一》和《仙劍三》。兩部“陳年老劇”播放量水漲船高的同時,借著《繁花》的熱度,一些討論也連了起來。
《仙劍奇俠傳》《仙劍奇俠傳三》(圖源:豆瓣)
當“李逍遙”和“景天”搖身一變,在黃河路稱王稱霸,“紫萱”成為“汪小姐”,當起了自己的碼頭,回過頭看,仙劍IP似乎還是老樣子。人們熱議“一三兩部”的經典,卻似乎忘了,這個IP自2009年之后再無成功的影視化作品。
時過境遷,曾經捧出不少當紅藝人的國民級IP,為何再無法昨日重現?這個正面很難解答的問題,倒是可以伴隨著這些年行業的變化,去從側面尋找模糊的面貌。
《仙劍四》戲外的故事比戲里精彩得多。
官宣微博一出,“排名不分先后”的男女主角鞠婧祎和陳哲遠就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撕番”大戲。
雙方都就番位一事做了回應。鞠婧祎工作室發布的聲明中提到,合同中關于藝人署名方式的約定是“單幅字幕且位列所有演員署名第一位”,與最終官宣的結果不符;陳哲遠方也在幾乎同一時間回應,稱和片方的合約內容中,約定的是“男女一號角色署名排名順序交替在前”,且排名不分先后。
如果兩份公告所描述的都是事實,那么問題應當是出在片方在簽署合同時的“兩頭騙”。時間已經來到2024年,諸如片方能給出兩份署名規則完全不同的合同這種事情還在發生,未免讓不少剛剛為過去一年國產劇進步而欣喜的觀眾倒吸一口涼氣。
涼氣還不只是這些。
番位之爭或許是《仙劍四》垮臺的一個縮影。該劇早在2016年9月就有備案消息傳出,主演人選也是換了又換。備案時的名字是《天河傳》,取自游戲男主“云天河”的名字。事實上,若是完全忠于游戲故事,《仙劍四》更像是“大男主+群像”的設定。既要吃游戲IP的熱度紅利,又要融入當下古偶劇的內容生態,自然會呈現出一種割裂感。
《仙劍四》備案公示
熱鬧也不止于兩位主演。《仙劍四》開播后不久,飾演女二號“柳夢璃”的演員毛曉慧深夜破防,連續發布好幾條微博,回應觀眾對她長相的爭議,表示“對不起丑到大家了”。
不過,觀眾看似并沒有因為這種道歉就“心軟”,也并非單純地指責她的長相,而是認為真正的問題出在演員和角色的適配度上。畢竟“柳夢璃”是仙劍宇宙里公認的“顏值巔峰”,劇中也花了一些筆墨烘托她的美貌,因此難免讓人覺得“貨不對板”。
“審美降級”是一種主觀的說法,但作為國民游戲IP改編的劇集,選角顯然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且這一邏輯并不是以演員的意志為轉移,更多體現的是開發者對IP的用心程度。這也是如今大家對《仙劍四》感到不滿的主要原因。
《仙劍四》和《祈今朝》的選角邏輯,放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并不算奇怪,本就有一定粉絲基礎和討論度的國民IP,加上輾轉在各種古偶劇里的鞠婧祎、虞書欣和許凱,符合“IP+流量演員”的爆款公式。雖然這種配置的負面案例頻出,但對于出品方而言,仍然是降低不確定性的良方。
《仙劍四》《祈今朝》(圖源:豆瓣)
不過,當我們回過頭去看《仙劍一》和《仙劍三》的選角,會發現一個比爆款公式更有效的答案:選擇那些真正貼合角色、了解IP的人,似乎更容易獲得成功。
獲得“李逍遙”的角色之前,胡歌還是一名大三學生。最初,“李逍遙”的人選也都是當紅明星,比如林志穎、周渝民和羅志祥,胡歌去試戲的角色則是配角“姜明”。試妝時,游戲制作人姚壯憲一眼相中了胡歌,并讓他換上李逍遙的裝扮再試一次。在姚壯憲和劇組里的“仙劍迷”的集體認同下,胡歌才最終當選男主角。
《仙劍一》李逍遙人物形象
除了胡歌外,其他三位主角也都非常年輕,飾演“阿奴”的劉品言還未滿十六歲。這是來自蔡藝儂的堅持,在《仙劍一》開拍前,投資人向她推薦過林心如、張衛健等當紅藝人出演,但在她看來,這是個改編自游戲、面向互聯網年輕受眾的故事,不能啟用“熟面孔”。
《仙劍一》阿奴人物形象
《仙劍三》的選角故事同樣處處透露著開發者對原作IP的尊重。胡歌自不必說,楊冪和霍建華最初都因為檔期問題無法參演,但因為與角色符合,幾次爭取后才敲定。楊冪高中時就是《仙劍三》的游戲玩家,劉詩詩也參考了許多游戲資料。
從劉亦菲和楊冪,到鞠婧祎和虞書欣,這種變化并不是所謂的“審美降級”,而是反映了古裝劇和IP改編劇在選角邏輯上的流變。如果說過去的仙劍主演和IP的關系是互相成就,那么如今雞飛蛋打的現狀,很難說清是誰吃了虧,或者說,吃餅的人和給餅的人,責任又在誰。
變化不止停留在選角層面。若是將仙劍的前半生與后半生對比,會發現巨大的差別。
聊到仙劍的前半生,不得不提的是由蔡藝儂和李國立合力創辦的唐人影視。
成立于香港的唐人,有很顯著的“香港基因”。蔡藝儂做過金像獎統籌,李國立則是TVB導演,他將TVB的制作體系,以及林玉芬、梁勝權等TVB導演和服裝設計、武術等幕后班底都帶到內地,重新組建了一個黃金古裝港劇班底。
而《仙劍奇俠傳》的出現,對于唐人甚至整個劇集產業而言都重要,因為它幾乎是“古裝偶像劇”的雛形。在接觸到這個項目后,蔡藝儂發現仙劍原作在互聯網上有大批死忠粉,而且都是年輕人,這與她為唐人規劃的發展方向不謀而合。
2005年,由李國立帶著吳錦源、梁勝權、麥貫之三位TVB前導演制作的《仙劍奇俠傳》在臺灣首播。暑期在內地的地方頻道播出后,吸引了放假在家的學生群體,之后在各地多輪播出,與網上橫行的盜版資源一起,影響了一代90后觀眾。一直到2010年,還在衛視白天檔播出。
《仙劍奇俠傳》(圖源:豆瓣)
當時,IP改編劇集還不是熱門趨勢,游戲改編劇集更是少之又少,《仙劍奇俠傳》的成功,既是天時地利人和,也幫助唐人在行業內擁有了一席之地。
隨后,2008年《射雕英雄傳》播出,獲得當年多地區同時段收視冠軍。唐人的藝人經紀部門在這之后初見規模,有了初代的“唐人四寶”胡歌、袁弘、劉詩詩、郭曉婷。自此,唐人影視成了覆蓋劇集生產全產業鏈的公司,“制作—發行—藝人經紀”構成閉環。
《射雕英雄傳》(圖源:豆瓣)
2009年,“唐人四寶”參演的古偶劇《仙劍奇俠傳3》播出,在多個城市地面平臺首播時均位列收視榜首,一口氣助力三個85后“小花”劉詩詩、楊冪和唐嫣的事業騰飛。而藝人經紀和劇集制作在公司內部有效循環的模式,既節約了制作成本,又能穩定“造星”。
楊冪、唐嫣、劉詩詩《仙劍奇俠傳三》人物形象
只不過,唐人也登不上新時代的巨輪。行業的變化是巨大的,由不得公司停在原地。
一個令人驚訝的數字是,從2016年開始后的7年時間,唐人再也沒有拿出一部豆瓣評分超過7的作品,即便是原來稱得上王牌的古裝劇,也不再有爆款出現。2016年5月,改編自《仙劍奇俠傳五》的《仙劍云之凡》在湖南衛視鉆石獨播劇場播出,豆瓣評分只有慘淡的4.0,還引發了一系列版權爭議。
網播時代的到來,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劇集的制作邏輯。為了降低版權采購的成本,同時也為了掌握制播主動權、獲得更高的ROI轉化,長視頻平臺開始越來越多地嘗試自制劇。
像古偶劇這種擁有穩定而龐大受眾群體的類型,逐漸成為“平臺主控”內容,平臺背靠豐富的資源,能更快地接近版權,碼齊制作班底和頭部藝人,而像唐人這樣“把雞蛋放進同一個籃子里”的影視公司,則不再有和平臺抗衡的權利。
從《仙劍四》和《祈今朝》目前公開的信息中,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這種變化。二者的第一出品方都是平臺,版權也是由平臺購入,再委托劇集公司制作。公開資料顯示,上海新文化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仙劍四》的承制方,該劇制作總成本為3.12億,費用由愛奇藝全部承擔。
平臺主控的優秀劇集近幾年也有不少,甚至越來越多。所以,這一原因自然不能與系列口碑崩盤掛上等號。
但區別在于,對比彼時彼刻,《仙劍奇俠傳》是唐人進一步打開內地市場、建立公司內容護城河的關鍵幀,而對于如今的長視頻平臺而言,無論是《仙劍四》還是《祈今朝》,都只是填充版面的“重要劇集”。成了是運氣,不成也會馬上淹沒在茫茫劇海中,無人在意。
說到底,似乎也成了一種“不值得”。
“不值得”的另外一個殘酷原因是,仙劍本身的價值,也正在快速衰減。
除了番位爭議,人們對《仙劍四》選角、劇情的討論度之所以高過《祈今朝》,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原作本身熱度的影響。
《仙劍奇俠傳四》發售于2007年,一周銷量突破了20萬,最終銷量超過了百萬,本作的劇情也被無數玩家認為能與《仙劍1》并駕齊驅,堪稱“仙劍系列劇情巔峰”。
同年的一個變化是,游戲出品公司上海軟星宣告解散,《仙劍四》也因此被稱為該系列“最后的輝煌”。
時隔8年后,《仙劍奇俠傳六》剛發布時,卻因為優化問題,口碑全面滑坡——在當時,即便是最頂級的電腦配置,也會在仙劍六的運行中時不時迎來卡頓,團隊在更換開發引擎后的制作和優化,都只能用一塌糊涂來形容。
優化差的結果是,配置要求高也未必有好的畫面。知乎上有人發問,“同為2015年發布的游戲,為什么《仙劍奇俠傳6》跟《血源詛咒》看起來差了10年?”
“軟星時代”很快成為明日黃花。2021年8月,中手游宣布以6.4億港元,收購《仙劍奇俠傳》IP中國大陸地區所有權益,以及大宇旗下軟星科技的剩余49%股份,完成了對軟星的全資收購。
而就在今年5月,根據多家游戲媒體的報道,中手游已經將北京軟星技術團隊裁撤,根據微博用戶@GyakutenTrick的消息,由于仙劍IP內地收益交割給了中手游,大宇資訊也不會開發單機游戲,今后只會產出各種手游、電視劇和周邊衍生品。
這也就意味著,無論后續仙劍IP還將有怎樣的開發動作,都是在“吃老本”。
早在2011年發售的《仙劍5》時,就用了“找回曾經的感動”作為宣傳主題,2021年4月,《仙劍奇俠傳一》還在Steam平臺上進行了發售,不過并未進行高清重制,也不包含新內容,賣情懷的方式堪稱粗暴。
情懷牌一打再打,總有失靈的那天。更何況,仙劍IP從最開始,就沒有整體化的開發策略,這也決定了它雖然是國內游改影的重要里程碑,但卻無法成為所謂的超級IP。
目前,圍繞仙劍IP的衍生項目類目非常多,根據中手游CEO肖健去年的介紹,仙劍IP的布局包括影視劇、動畫、漫畫、小說、音樂、周邊衍生品、線下實景娛樂、虛擬偶像等多項內容領域。但每一項似乎都在蠶食著大眾對于仙劍的情懷濾鏡,無法連點成面,更遑論“仙劍宇宙”。
《仙劍奇俠傳四》小說
這里可以用于比較的,是國內另一個知名度極高的IP《盜墓筆記》,二者雖然都擁有創造IP宇宙的野心,但至少在世界觀架構上,《盜墓筆記》的延續性和可開發性顯然更強?!断蓜Α废盗杏螒螂m然擁有完整而相對統一的世界觀,但每一部都是圍繞主角展開故事,且各部主角的交集很少,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關系,都不存在強關聯。
版權的混亂,也讓仙劍IP失去了打造宇宙的可能性。2021年,《仙劍奇俠傳》26周年慶典時,曾公開過后續IP的授權和開發計劃,其中影視部分共公布了七部作品,包括四部劇、兩部網絡電影和一部微短劇,涉及了多家制作公司。
此外,放眼全球,也沒有誰能夠說對“游戲改編”掌握要義。與網文改編相比,游戲改編的影視內容省去了一部分視覺設定的步驟,但反過來也會讓觀眾要求更加苛刻?;貞浧饋?,如今豆瓣超過9分的《仙劍奇俠傳》,當年也因為對劇情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動,弱化了“宿命”感而凸顯了愛情線,在剛開播時沒能令游戲粉滿意。
《仙劍四》唯一受到好評的部分,是啟用了游戲原作的BGM做配樂。不過,仙劍IP的底蘊和內核,只靠音樂去烘托,顯然是遠遠不夠的。
《仙劍奇俠傳》進入開發流程后,總監制徐曉方曾提到,游戲里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是“典型中國式的‘發乎于情,止乎于禮’”,雖然劇中加大了李逍遙和趙靈兒感情線的篇幅,但俠義精神仍是沒有丟失的內核。
愛情向來不是《仙劍》系列的重頭戲,但在如今要求快餐式戀愛的創作環境下,廣袤的仙俠世界已經被縮得太小,小到只能承載兩個人的愛情,其他人都是背景板。
目前,仙劍系列仍然有不少待播作品,其中包括《仙劍奇俠傳一》的翻拍作品,現已改名為《又見逍遙》,啟用了新人演員何與和楊雨潼,本來出現在了去年騰訊視頻的片單里,但并未播出。此外,由中手游和和爻順利文化合作開發的《仙劍奇俠傳二外傳·憶如傳》也進入選角流程。只不過從輿論情況來看,不再有人看好后續的任何影視化作品。
《又見逍遙》李逍遙和趙靈兒劇照
或許有些故事被封存進光盤里,停留在回憶中,才是最好的結局。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仙劍四 | 仙劍六 | 祈今朝
臨近春節,短劇市場越發熱鬧。作為一年一度的重要節日,春節也意味著用戶的文化消費即將迎來頂峰。相比以往,今年春節的一個重要變化是,以電影為主的檔期營銷,今年也迎來了短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