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臺州飛龍湖迷笛音樂節、溫州星巢秘境音樂節、無錫九龍灣音樂節都因“不可抗力”宣布延期,而在大灣區,原定于3月30-31日在廣州舉辦的星巢秘境音樂節因不可抗力“延期待定”,原定4月13-14日在從化舉辦的廣州文化音樂節也因不可抗力延期舉辦,佛山海潮宇宙音樂節則因為不可抗力因素取消了4月14日的演出……
頻繁出現的“不可抗力”究竟是一種什么力?為何延期或者取消,都是因為“不可抗力”?“不可抗力”究竟是不是遮羞布,很多業內人士對南都記者說,不同的音樂節會有不同的遭遇,具體的“不可抗力”也會有各自的原因,但呼吁主辦方最好還是有更客觀詳細的說明。
根據相關法律,“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主要包括自然災害,如臺風、洪水、地震等;政府行為,如征收、征用;社會異常事件,如罷工、騷亂等。
而這些宣布延期或者取消的音樂節,通常和上述情況沒有直接關聯,比如都是在演出前一周或者幾周官宣變動,排除自然災害;一般官宣售票的音樂節都有政府相關批文,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政府行為和社會異常。
近期多個音樂節宣布取消或延期
著名樂評人光榮透露,有些音樂節取消或者延期,的確有沒辦法對外說明的原因,但更多還是因為門票賣得太差,逐漸“不可抗力”就成為遮羞布。也有業內人士楊先生對南都娛樂表示,很多音樂節是純粹的商業運作,如果票房沒有到預期,成本沒辦法覆蓋,主辦方經過核算就會選擇取消或者延期。
至于票房不好,楊先生說會有陣容不夠吸引或者過于重復,門票定價過高,周邊配套服務不好等具體因素,部分音樂節因為主辦方就是為了盈利或者圈錢,沒有足夠的積累,草臺班子的不專業行為導致體驗太差,并且臨時取消或延期等善后工作做得不到位,都會導致惡性循環。
去年五一檔期,全國各地大大小小的音樂節接近50場,可謂遍地開花,不少之前并不從事音樂節和演出業務的公司或資本紛紛入局,加速了演出和文旅市場的火熱,但也造成了良莠不齊以及口碑下滑,甚至槽點頻出。據不完全統計,2024五一檔期目前官宣的音樂節接近30場,相比較去年已經明顯退潮。
常年從事音樂節以及大型演出的黃先生對南都娛樂表示,音樂節在早些年有文化“烏托邦”功能,現在更多是社交甚至純粹的社交行為,很多主辦方就是瞄準這種商業模式試圖收割,但音樂節不同于演唱會,某個巨星有自己的固定歌迷群體作為基本盤,音樂節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尤其作為短期的市場行為必須承擔風險。
黃先生進一步說,音樂節單靠門票其實很難盈利,因為制作成本以及藝人成本都在逐年走高,但門票一旦抬高就勢必導致數量下降,所以很多音樂節主辦方都是找當地政府或者商家合作,共同承擔風險,政府解決場地以及硬件成本,商家贊助對賭,而一旦和贊助商對賭就必須依靠大明星吸引人流,所以往往積重難返。
日前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布《關于堅決糾治部分地方基層搞“新形象工程”問題的工作提示》,糾治重點包括豪華“辦節”,片面追求“人氣”,不計成本跟風大辦音樂節、以城市命名的論壇、旅發大會等,為場地建設、樂隊出場支付高額費用。
對于很多樂迷來說,好不容易買到了音樂節的門票,訂好了差旅行程,臨行前或者途中突然遭遇取消或者延期,即便是部分主辦方承擔部分差旅,都是影響心情的事情;主辦方往往也苦不堪言,因為善后工作繁瑣,取消或者延期不僅要對購票樂迷負責,還要對已經簽約的樂隊、工作人員做好賠償。
國內最老牌的音樂節品牌“迷笛”也不得不延期舉辦,可見音樂節定檔都還是會存在變數,但對于普通樂迷來說,如果有選擇還是選擇相對老牌、有口碑的音樂節,因為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即便有不可言說的“不可抗力”,善后也會相對正常,因為品牌還在;很多臨時“闖入者”或者不會做品牌積累的主辦方,往往坑更多。
臺州飛龍湖迷笛音樂節延期通告
而除了很多大型戶外音樂節,樂迷可以選擇相對小眾或者垂直的音樂節,比如單一音樂類型的音樂節,因為主辦方是這種音樂類型的常年從業者,自身知道怎樣避坑,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給樂迷避坑,近些年口碑很好的“春游”音樂節,對很多喜歡小眾音樂的樂迷來說相對體驗較好。
此外,小眾或者垂直的音樂節成本也沒有大型音樂節那么高昂,因而風險較低,諸如偏向實驗音樂的“明天音樂節”,以及一些音樂廳舉辦的爵士音樂節,在音樂性和體驗感方面都更成熟;而一些Livehouse舉辦的室內音樂節,可能不像戶外音樂節那樣浩大,但往往更有主題性和針對性。大型戶外音樂節因為頻繁延期或取消導致信用透支,認真的樂迷也可以選擇在一些“小而美”的音樂節中尋找別樣體驗。
南方都市報(nddaily)、N視頻報道
【免責聲明】
關鍵詞:音樂節 | 不可抗力
昨日舉辦的“2024首都節目春推會”上,AI也成了影視行業從業者們熱切關注和討論的重要話題,愛奇藝CEO龔宇在活動上直言:“最長3至5年,AI可能將對行業產生顛覆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