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睿琦
編輯|張嘉琦
韓國組合再一次因為“偷”上了熱搜。
4月29日,韓國女子組合IVE發布新歌《HEYA》,MV中充斥著滿屏的祥云紋、銅錢紋,各種顏色的中國結,以及繡花鞋、水墨畫、中式窗欞等中國元素。然而就是這樣一支中國風滿滿的MV,卻被組合成員形容為“體現韓國傳統之美”。
K-POP“偷”中國文化已經不是新鮮事,近幾年甚至愈演愈烈。NCT127、MAMAMOO、(G)I-DLE、BLACKPINK、BTS等大大小小的韓國團體都曾陷入“偷文化”爭議。
但這些韓團統一以“東洋風”進行回應,這也是自2017年VIXX《桃源境》爆火之后,韓國團體的一概措辭。
VIXX《桃源境》(圖源:微博)
“文化挪用”還是“文化盜竊”,至今也無法蓋棺定論。但可以看到,近些年韓國正憑借所謂的“東洋風”,走進“后K-POP時代”,從最早期的“文化經濟”來到了如今的“文化輸出”。這一切不僅是團體或公司的個人意志,而是以國家為單位的整體動員。
在這個過程中,作為韓國文化名片的K-POP,成為了世界用戶與“韓國文化”的連接器。數目龐大的海外粉絲在追星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所謂“東洋文化”,并不會糾結其到底是屬于中國還是來自韓國。
憤怒之外,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在當下時代如何搭建屬于我們的文化傳播體系,讓我們的文化走入更廣闊的自由之地。
現在搜索韓國女團IVE,出現最多的關聯詞是“偷”。
4月29日,IVE發布新歌《HEYA》,粉絲們興沖沖點進去觀看,卻發現這支號稱“體現韓國傳統之美”的MV里,充斥著大量中國元素。
最明顯的是中國結。代表吉祥如意的紅色中國結變成白色,被戴在人氣成員張元英的耳邊,成員們的襯衫還采用了多用于壽衣的雙數盤扣設計,被網友形容為“喪葬風穿搭”;MV中出現的繡花鞋、肚兜上衣也被網友銳評為“淘寶新中式女裝”。
張元英白色中國結(圖源:微博)
更讓人覺得吊詭的還有MV開篇的“抽大煙”造型。另一人氣成員安宥真手持煙袋,直視鏡頭,其造型與2021年動畫電影《白蛇2:青蛇劫起》中的寶青坊主頗為相似。
“抽大煙”造型(圖源:微博)
衣服之外,《HEYA》MV中還充斥著滿屏的祥云紋、銅錢紋、寶相花紋、方勝紋,以及中式窗欞、水墨畫、團扇這些典型的中國元素,整體的視覺風格更是被認為與1986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電影《葫蘆兄弟》非常相似,甚至還“精準還原”了動畫中出現的喀斯特地貌。
《HEYA》與《葫蘆兄弟》場景對比(圖源:微博)
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網友火速攻占IVE的海內外社交賬號,尤其是IVE的官方INS,平時評論不過千條,此次“偷文化”事件一出,幾乎每條相關帖子下都有數萬評論。這些評論分為兩派,一派表達憤怒,另一派則美美“夸”起了韓國人,感謝韓國一線女團不遺余力宣傳中國文化。
中國網友的強力輸出,也讓韓國注意到此次爭議,JTBC和TVN兩大電視臺都對此事進行了報道。
前者以《IVE是中國風?小偷別跑》為標題,報道了此次事件,但重點主要在于IVE及相關工作人員受到中國網友攻擊;后者則獨家發表了《HEYA》美術插畫師樸智恩的回應,稱引起爭議的水墨畫是其“在大學時期學習到的韓國畫傳統技法”。
但很快,網友發現樸智恩早在2018年就曾來到北京深度學習中國水墨畫,還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帶有#chinesepainting#chineseink話題的、自己學習中國水墨畫的帖子。引起爭議后,這些帖子都被樸智恩火速刪除,對水墨畫的稱呼也一律變成了“東洋畫”。
樸智恩社交軟件帶有#chinesepainting#chineseink話題(圖源:微博)
樸智恩近期的多篇帖子都聲稱自己的作品采用了“東洋畫傳統”,還說“從小開始,人們就不太了解韓國畫(簡稱東洋畫、東洋繪畫)專業,感到很遺憾”。并發布自己學習中國水墨畫的視頻,以招募“東洋畫”學員。
在其2020年舉辦的個人展覽中,還出現了以東漢馬王堆辛追墓出土的T型帛畫為“靈感”的“東洋畫作”。在近乎一致的色彩、構圖之上,樸智恩給帛畫加了顆頭。
此外,《HEYA》制作總監更是在社媒頁面上稱,“大家都很喜歡山脈布景,所以很幸福?!?/p>
韓國團體“偷”文化,早就不是新鮮事。
早在2017年,韓國男團VIXX就以《桃花源記》為靈感發布作品《桃源境》,在舞臺上使用大量中國水墨畫、折扇及漢服元素。
VIXX《桃源境》(圖源:QQ音樂)
彼時男團流行的是BTS的“春日少年風”、EXO的“夏日花花公子風”以及WANNA ONE的“青春活力學院風”,《桃源境》舞臺一出,迅速引起關注,讓打歌期只拿了一個一位的VIXX被召回繼續打歌,成為當時頗具代表性的“逆行男團”。
或許是看到了甜頭,自此之后,大批韓國團體開始在專輯、MV、舞臺上使用中國元素。
有直接“拿來主義”的,比如NCT127《Kick It》MV中出現的漢字“英雄”、金龍雕塑以及“新英雄門”;(G)I-DLE專輯《I BURN》也使用漢字,showcase回歸首秀也采用中國元素濃厚的打歌服裝;MAMAMOO在KBS歌謠大賞的表演舞臺《AYA》,服裝上也有明顯的萬字紋甚至漢字“中國”。
多個組合中明顯的中國元素(圖源:微博)
但更多的是“元素模糊”。比如Red Velvet《Chill kill》中使用的屏風、水墨老虎、螺鈿元素;Oh My Girl在金唱片頒獎典禮上,從編曲到舞臺都中國風滿滿的大熱曲《Nonstop(Oriental Ver.)》表演。
Red Velvet《Chill kill》(左)《Nonstop(Oriental Ver.)》表演(右)
更不要提NewJeans今年年初體驗“韓紙”制作,卻被網友發現復刻中國非遺花草紙;還有IVE成員張元英在接受VOGUE采訪時,稱自己頭上的銀簪“展現出了韓國的感覺”。
其實各國文化在交流過程中難免相互碰撞,也并不是說只有中國人才能使用漢字,使用中國元素。相反,我們很樂意看到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了解、宣傳中國文化。
問題在于,大部分使用中國元素的韓國團體不但沒有說明確切來源,反而還模糊不清地生造“東洋風”概念。
NCT127《Kick It》MV中已經出現漢字“英雄”,歌詞中也出現李小龍,但在打歌舞臺上依舊被形容為“東洋美”;MAMAMOO提到MV中頌樂的造型借鑒《倩女幽魂》,但緊接著又是一句“東洋風”;Oh My Girl《Nonstop(Oriental Ver.)》的編曲家則回應稱,“其實韓國樂器中國樂器都用了,現在不好說是哪一個?!?/p>
至于將漢字“中國”穿上身的MAMAMOO,其服裝造型師黃伊瑟回應,“這不是中國文字,而是訓民正音,穿了印有韓國文字的韓國服裝,有什么問題?”
國內網友認為,韓國團體使用中國元素卻死不承認是“又愛又恨”,模糊混淆為“東洋風”則是借著K-POP,進行文化挪用,移花接木,進而完成對外的文化輸出。
圖為MAMAMOO演出服(圖源:微博)
關于“文化挪用”的討論,主要集中于17-19世紀東西方文化的交流碰撞,以17、18世紀流行于歐洲的中國文化,以及19世紀影響歐美的日本文化為代表,韓國文化鮮少被提及。至于21世紀才興起的K-POP以及最近幾年出現的“偷文化”,目前學術界尚未開始大規模討論。
而韓國團體口中的“東洋風”與“東方主義”“東方學“更為相近,這是最早出現于19世紀西方現代藝術家觀察世界的“凝視”視角,現代文學理論家薩義德認為,這一視角帶有典型的西方上位者姿態,另一方面也暗含任意虛構東方文化的可能。即所謂“東方”可能是西方文化集體建構的產物。
從現在K-POP打造“東洋風”概念來看,邏輯不變,只不過韓國取代了西方,成為了主動建構的那一方。
在朝鮮語中,“東洋”指代“中國、中南半島與馬來群島等地,以及與他們屬于相同文化圈的鄰近國家”。而“東洋風”,在韓國人眼中又變成了“揉合了中國、日本、韓國文化產生的新風格”。
“東洋風”到底是什么,估計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不過,不管韓國人眼中的“東洋風”到底是什么,這種對中國文化的大規?!敖M團挪用”,不僅不能說明K-POP的成功,反而暴露出諸多問題。
在此前閔方大戰的背后:K-POP的權力、野心與欲望一文中,我們詳細分析過“概念”對于韓團的重要性。對于韓團來說,一個標新立異的概念可以快速令其在激烈競爭中“出圈”,進而被粉絲記住。目前來看,“東洋風”是走得最通的路子。
另一方面,嚴重倚靠“中輸”的K-POP“碰瓷”中國文化,也能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中國及華語區粉絲的關注與討論,進而轉化為更加直接的點擊量、評論量與留言數,畢竟“黑紅也是紅”。
IVE上次回歸模仿NewJeans的“三主打模式”,結果Spotify三連NOT IN。而此次“東洋風”的《HEYA》一出,MV首播當日播放量就已突破千萬,更是空降Melon、Genie榜單前列。
在此次回歸前一周,IVE專門開通中國短視頻平臺賬號,發布《HEYA》MV、成員單人舞臺以及與李惠利、羅英錫等韓國演藝人員的合拍視頻,目前粉絲已突破70萬。評論區全是“中輸占比最高,結果對著中輸貼臉開大”。
網友評論(圖源:抖音)
IVE鬧得沸沸揚揚的同時,NewJeans成員Danielle宣布擔任KBS《2024 Korea On Stage》的單獨MC。
NewJeans成員Danielle(圖源:微博)
《2024 Korea On Stage》是一檔由韓國國家文化廳主辦、韓國國家遺產振興院和KBS共同發起的綜藝節目,主要介紹韓國的“傳統文化”,首期節目在景福宮興禮門前舉辦,由Danielle“向全世界宣傳國家遺產的偉大”。
如果說早年間的K-POP打造團體,重在“創收”。那么現在整個K-POP自上而下的聯動操作,則更像是來到了重在文化出海的“后K-POP時代”,K-POP團體成為了世界用戶與“韓國文化”的連接器,而這一切不僅是團體、公司的個人意志,而是以國家為單位的整體動員。
受國土面積、市場規模與歷史因素影響,韓國非常看重文化產業發展,歷屆政府都將文化視作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一環,力圖實現“文化立國”。
1998年,時任總統金大中提出“21世紀韓國的立國之本是高新技術和文化產業”,確定“文化立國”戰略。緊接著,“韓國文化振興委員會”“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相繼成立。盧武鉉、樸槿惠政府都不斷推行這一戰略,對文化產業的財政預算不斷增加,2000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首次突破國家總預算的1%,2021年韓國文化財政預算已經達到61.3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5.9%。
民間力量也在持續投入。以三星、CJ為代表的韓國公司,正在持續加大韓國文化宣傳投入。早在1965年,三星就設立文化財團,2001年起贊助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的韓國館展覽,2011年與美國大都會美術館、舊金山亞洲美術館共同舉辦“韓國粉青瓷特別展”。
和韓國演藝界走得更近的CJ集團,更是將“向全世界宣傳韓國的美麗文化”作為文化綱領,近幾年一直致力于推廣“韓式BIBIGO餃子(必品閣)”,K-POP一線明星樸敘俊為其助陣。2020年,“BIBIGO”餃子銷售額首次突破1兆韓元(約50億人民幣),其中海外銷售占比達到65%(6700億韓元),創下了食品領域的最高紀錄。
樸敘俊助陣“韓式BIBIGO餃子(必品閣)”(圖源:微博)
除了聯動大財團,韓國政府近幾年也對中小型文化創業者提供幫助。比如韓國文體部和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共同設立的Contents Korea Lab(CKL),該機構主要為創業者提供一系列培訓、經營、宣傳等全方面支援,提供“課題”,目前已在韓國開設近20家。
這種自上而下、從小到大的聯動,讓韓國的文化產業形成一體化發展趨勢,這體現在中國網友眼里是“文化挪用”越來越嚴重,但在韓國網友眼中卻是“韓國文化”堂堂正正走向世界。
挪用他國文化不是我們的下一步,但我們可以參考韓國文化近些年的發展路徑,打造我們的文化出海新體系。
找到一張類似于K-POP的新名片與連接器至關重要。近幾年中國網文、仙俠劇出海勢頭正猛,尤其仙俠劇搭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世界觀以及影視文化體系,可以順理成章容納更多中國文化。從“人”的角度來看,已經捧出王鶴棣、肖戰、王一博等深受海外用戶喜愛的明星,可以和K-POP一樣,以“人”帶“文化”。
視角縮小,崛起的“網紅經濟”也可以成為這張新名片。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崛起,中國網紅在海外社交媒體上開始擁有聲量,比如早期的李子柒以及如今越來越多的漢服博主、非遺博主,在多位漢服博主的共同努力下,海外短視頻平臺上,#hanfu#的話題量已經接近百億。
#hanfu#的話題量與博主(圖源:微博)
藝術評論家段煉在《跨文化美術批評》中認為,“現代藝術的跨文化建構是一種‘文化挪用’行為,除了具有美學與風格方面的意義,還關涉深刻的文化政治問題?!?/p>
除了對韓國挪用文化“警鈴大作”外,我們也應該更深入了解我們的傳統文化。畢竟文化傳播的話語權,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更了解它們的人手里。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中國元素 | K-POP
近兩年,編劇這一幕后工種逐漸走到了臺前,觀眾也對編劇的工作狀態產生了更多的好奇:一個劇本從誕生到完成要經歷什么?如何進行內容創新?觀眾對編劇的指控,哪些是不合理的?不同的編劇,遇到的問題也千差萬別,這背后是整個編劇生態的復雜性與多樣性。
《無限超越班》是“港藝振興計劃”的重要一環,也是香港與內地青年演員交流的舞臺。優酷副總裁沈嚴也表示,阿里大文娛此前發布港藝振興計劃,重點發力香港青年演員培養。因此未來在包括《無限超越班》第三季在內的優酷自制項目中,都會邀請更多香港藝人來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