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首丞 李清莉
編輯|張友發
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
去年在行業內小范圍火過一陣子的ChatGPT,最近突然又火了。
在互聯網上,除了關注行業的投資者們一直在測試ChatGPT的上限之外,本來與行業距離較遠的人群也都加入了這場聲勢浩大的AI測試當中。
廣告行業的讓ChatGPT寫策劃案,體制內的讓ChatGPT寫材料和發言稿,媒體讓ChatGPT寫新聞,影視行業的,則試圖讓ChatGPT寫小說和劇本,甚至因此一勞永逸,直接讓AI給寫好的劇本再寫個行業評估和影評。
與之有關的,則是國內大廠的爭相入局,相比去年末的小范圍狂歡,Chatgpt目前的全民熱潮,大有一股再造元宇宙風潮的氣勢。更何況,相比于普通人看不見摸不著的元宇宙,Chatgpt還有著不小的可互動性。用戶只需輸入相應的文字,就能感受一下被稱之為未來的科技。
當然,這股席卷各行業的熱潮,還是在一些戲謔性的話語下停了下來,“AI不能背鍋”使得他無法取代人類的核心競爭力等等描述,讓人類在被AI取代的焦慮下輕松了一下。更何況,以目前AI的成熟度而言,不少人還是可以且放下心的。
ChatGPT,為什么又火了?
去年12月,ChatGPT第一次出圈時,用戶量還不過百萬。最先開始注意到這款由OpenAI推出的聊天機器人的,還僅僅是一些投資經理,和試圖讓ChatGPT寫代碼的程序員。
彼時,讓第一批體驗者們感覺到欣喜的是,ChatGPT能夠結合上下文連貫地理解用戶的問題,而非死板地逐字逐句地去解答疑問。ChatGPT還能從人類已知的事物中進行總結和歸納,在百科全書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甚至,只要人類的引導足夠精準,還能去一步一步地寫程序指令或者小說和劇本。
ChatGPT寫小說
或許是受限于人類的引導水平,也或者是AI需要在更多的對話中去成長。在這一階段,ChatGPT明顯地表現出了不足,比如回答一些問題時,會直接以自己是AI無法回答某類問題而拒絕,又或者在一些常識性的問題上犯錯誤等等。
雖然從當時的角度來看,AI時代的來臨本身就是遲早的事情,但讓人意外的還是,ChatGPT僅憑兩個月就獲得了1億用戶,成為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消費級應用程序,相比之下,Tiktok達到這一目標用了9個月。
在國內,ChatGPT也掀起了社交網絡的討論熱潮,且不局限于技術發燒友和投資者當中,而是擴散到了各行各業。
疑問由此而來,ChatGPT,為什么又火了?
首先,是ChatGPT本身技術力的進步。毒眸(ID:DomoreDumou)在體驗后發現,對ChatGPT提問2個月前相似的問題,ChatGPT給出了完全不一樣的回答。盡管這樣的回答仍然不夠完美,但在用戶的體驗上卻更進了一步。
用它自己的話說,是OpenAI將單層transformer架構升級成了多層transformer架構,并使用更大的數據集進行訓練,從而增加了ChatGPT的知識儲備和語言生成能力。因此可以回答更復雜和全面的問題,提供更精準和有價值的信息。
這種技術力的進步,使得ChatGPT可以在相對模糊的指令下也能夠提供一定的答案。當然,指令越模糊,回答也就越模糊。想要AI幫助人類去提供更多的幫助的話,就需要去精準地提供指令。
一位抖音科技達人就提供了示范,當他給出“給我設計一個減肥餐”的指令后,ChatGPT僅僅只提供了一些模糊的回答。而當他給出自己的身體基本信息和職業,并希望自己能夠在多長時間瘦多少,再針對性地制定一周的飲食計劃之后,ChatGPT則將上述信息進行了綜合分析,最終給出了一個既精確又可視化的回答。
甚至,針對上述的信息,還可以要求ChatGPT去列出一個購物清單,甚至針對上述清單發布一個招聘公告,用戶便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一周減肥餐”的問題。
目前來看,這種技術力的進步還存在一些認知壁壘。即用戶需要盡量精準地提出自己的需求,并盡量使用AI能夠理解的語言,最終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如若不然,AI便只能發揮自己作為“聊天機器人”的基本功能,和微軟小冰等不會有什么本質差別。
請ChatGPT寫影評
ChatGPT的出色技術力,讓不少大廠將其視作未來方向。在海外,Google針對性地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Bard。但在目前的演示和透露出的信息來看,Bard在技術力上似乎還比較孱弱。
至少,當Google聲稱Bard可以更“負責任”的時候,Bard卻對用戶的問題進行了錯誤的回答,這一連串事件,使得當天發布會結束后,Google的股價跌去了1000億美元。
微軟則是全面擁抱ChatGPT。如毒眸在此前文章中所說,ChatGPT目前能夠產生的最直接的應用,就是對搜索引擎的取代。以往,人們需要通過搜索綜合信息去分析處理后得到一個答案。
但現在,微軟宣布推出新版必應搜索引擎和Edge 瀏覽器,集成了 OpenAI 開發的 ChatGPT 技術。結合了ChatGPT的必應搜索,可以直接了然地針對用戶的搜索給出一個最合適的答案。
國內大廠下場,進一步加熱了這股人工智能熱潮。2月7日,百度官宣其類ChatGPT項目名為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并預計在三月份完成內測。2月8日,阿里巴巴也證實阿里達摩院正在研發類ChatGPT的對話機器人。隨后京東也宣布推出類似產品。
2月9日,搜狐創始人張朝陽在《星空下的對話》節目中表示,ChatGPT的成功是多年算力的積累,沒能力的公司別跳ChatGPT風口,否則消耗資源一場空。有搜索能力的公司,還是要有準備的。
如張朝陽所說,在大廠之外,許多并沒有技術實力去真正研發AI的公司,則也充當了用戶和ChatGPT之間的掮客。ChatGPT的注冊是需要海外手機賬號的,因此,國內用戶想要進入chatgpt體驗,必定有不小的門檻。
抓住了這一點信息差后,不少中介應用被研發出來,有中文版插件被適當地推出來,還有App可以代為回答問題。最讓人大跌眼鏡的,則是有相應的商家開始在閑魚開啟了代回答問題,根據不同的問題有不同的收費。據時代財經報道,有商家甚至可以憑借代回答問題月入60萬。
上次讓互聯網從業者和大廠們如此興奮的,還是前年的元宇宙熱潮。而相較而言,這次的落地產品的ChatGPT,讓吃瓜群眾能更實際地感受到概念落地于何處。
邁過了這道門檻之后,中國用戶的積極性也開始被真正調動起來。調教AI本身是件極有樂趣的事,再將一些娛樂化的表達和梗文化融入其中,ChatGPT便在2B和2C兩頭通吃,能夠在國內如此火爆,也就理所應當了。
第幾個元年?
其實, ChatGPT所代表的AIGC浪潮,早在去年就已經在行業里引發過討論,但或許是因為繞口的字母縮寫不如元宇宙那樣玄妙,因此沒有引起大規模熱議。
所謂AIGC,就是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對應的則是大眾更為熟悉的UGC以及PGC內容。在去年,這一概念作為一種風口或者創業方向正式成型,2020年也被不少人認為是AIGC元年。如同元宇宙和Web3.0一樣,這一概念同樣起源于硅谷,再逐漸進入到國內。
百度是對這一概念較為熱衷的大廠。早在去年7月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CEO李彥宏就曾描繪了一副AIGC的美好前景,“未來十年,AIGC 將顛覆現有內容生產模式,可以實現以‘十分之一的成本’,以百倍千倍的生產速度,去生成 AI 原創內容?!?
在大會上演示了AI復原《富春山居圖》的殘卷后,8月,百度依托飛槳、文心大模型的技術創新推出了“AI 作畫”系統文心·一格。AIGC在作畫領域的落地,引發了微博畫手圈的激烈討論,這一概念在國內互聯網迎來第一個小高潮。
到9月,紅杉資本撰寫的《Generative AI: A Creative New World》報告中,判斷2015年至2020年間,AI發展進入第二階段。“用于訓練這些模型的計算機增加了6個數量級,其結果超過了手寫、語音和圖像識別、閱讀理解和語言理解方面的人類績效基準。”并預測“AIGC很快會出現殺手級應用?!眱蓚€月后,ChatGPT便正式走向市場。
當然,無論元宇宙、web3.0還是AIGC,被熱議的背景都是互聯網發展整體放緩,大廠需要講出新故事,投資者則需要看到新的企劃書。在后移動互聯網時代,元年幾乎被量產,但少有把故事講到第二年的。
但這次的AIGC,是少有的第二年就走出了熱度的逆襲曲線,自然讓元年粉激動不已。相比元宇宙和web3.0等宏大概念,AIGC雖然不夠性感,但已經足夠具象,更容易達到“少談些主義,多談些問題”。
還有一個明顯的區別是,2020年毒眸和很多文娛從業者討論元宇宙時,大部分交流還在“形而上”的邏輯里展開,但AIGC對于內容產業的具體影響,如今已肉眼可見。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AI大多應用于對智能機器人的探索,工業化生產和AI搜索引擎,與普通人的生活還相對遙遠。但在文娛領域,這種技術的迭代早就讓一些文藝工作者產生了“危機感”,當前的社會輿論,也更多圍繞著AI對內容產業的作用展開的。
早在2015年,阿里影業就推出了編劇機器人——阿里編編,號稱“30分鐘就能寫一個劇本”。結合當時流行的IP浪潮,時任阿里影業副總裁徐遠翔還表示,阿里影業在未來或許“不再請專業編劇”,在編劇行業中引起軒然大波。幾年過去,雖然完全取代編劇的愿望沒有實現,但國內外AI在內容領域的運用確實越發成熟。
2021年,阿里影業入股的一家名為海馬輕帆的公司,就致力于用AI技術對內容創作規律進行量化研究。目前,該公司已經利用這套系統做出過受過市場檢驗的作品——2021年快手短劇《契約夫婦離婚吧》和愛奇藝的原創甜寵劇《二十四味暖浮生》,就是通過系統熱點監控創作出來的。此外,該公司還有劇本智能評估、劇本寫作工具、“小說轉劇本”功能等多項技術。
在寫作之外,去年,Meta公司推出了Make-A-Video人工智能系統。它不僅能通過幾個關鍵詞或幾行文字生成短視頻,該系統還能通過給定的視頻或圖像,來制作視頻。在Meta發布一周內,谷歌也推出了Imagen Video和Phenaki兩個應用,前者更加高清,后者則能通過200個詞左右的提示詞,生成一個長鏡頭,敘述完整故事。
目前,AIGC顯然已經發展到了能高效輔助內容創作的地步,就像海馬輕帆創始人劉笑逸曾說的那樣,雖然目前AI沒有涉及直接創作,但用來幫助普通人創作,做量化分析是完全沒問題的。
2021年,美國信息技術研究公司Gartner就曾預測,2023年約有20%的內容產品產自生成式AI;到了2025年,生成式AI產生的數據將提升至整個互聯網的10%。科技公司Narrative Science的創始人也認為,2030年時,AI會輔助完成九成以上的新聞寫作。
目前,AIGC的發展處于第四階段,更快、更強、更便宜的應用開始出現,不僅可能會被廣泛應用,還更容易被普通人感知,藍馳創投投資合伙人石建平認為,未來如果能做到這一點,AIGC就不止停留在一種娛樂方式,會更接近內容生產力的革新。
自從互聯網出現后,技術應用的迭代越來越快,但我們已經在web2.0里居住里太久。這一次ChatGPT的出現,是突破技術奇點的前奏嗎?我們又是否會真正進入下一個互聯網紀元?一切還是未知。
“AI不會取代你,使用AI的人會”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毒眸所有,未經許可不可轉載或翻譯。
文|李清莉編輯|周亞波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景觀法國思想家居伊·德波曾在《景觀社會》中寫道,“在現代生產條件無所不在的社會,生活本身展現為…
文|張嘉琦編輯|周亞波來源:毒眸(ID:DomoreDumou)從網絡電影到分賬劇,再到短劇、少兒、動漫等其他領域,“分賬模式”正肉眼可見地覆蓋更多內容賽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