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楊睿琦
編輯|趙普通
越是寒冬時節,東北越“熱”。
不只因為供暖,影視劇也在供應:小年夜,《鄉村愛情16》正式上線,象牙村的愛恨情仇還在繼續;講述東北懸疑故事的《黑土無言》也已收官;短視頻平臺上的“爾濱”高歌猛進;春晚上的東北元素也從未缺席。
《鄉村愛情16》劇照
“東北熱”始于春晚。過去二十年,趙本山開啟的喜劇時代讓東北火速出圈,全國觀眾開始共同打量這塊熱鬧歡騰的鄉土奇觀。
歡聲笑語之外,王兵的《鐵西區》三部曲、張猛的《鋼的琴》,也在展現東北的另一面——如此生活三十年后,大廈崩塌的驚悸與傷痛。
《鐵西區》截圖
而當時代洪流中的“子一代”長大,雙雪濤、班宇、鄭執掀起新一輪“東北文藝復興”;短視頻舞臺上,老舅董寶石、李雪琴、二手玫瑰梁龍為這場“文藝復興”添磚加瓦;借著文旅熱,哈爾濱變身“爾濱”,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讓東北再次成為焦點。
從被書寫到自我書寫,東北的形象變化恰巧是這片土地與人民生活的隱喻:當往日被無盡書寫,能做的只有往前走,別回頭。
很多人對東北的第一印象,都來自春晚。
1990年,來自遼寧鐵嶺的趙本山終于登上春晚?!板X廣帽”、灰工裝、老布鞋,加上一口東北話,趙本山就這樣在陳佩斯、朱時茂的《主角與配角》,首登春晚的宋祖英《小背簍》中殺出重圍,一炮而紅。
1990年央視春晚趙本山小品《相親》
和趙本山一起走紅的,還有那個存在于小品語境中,對大多數人來說遙遠而陌生的鄉土東北。
東北作為一種景觀出現在春晚上,是1997年的《紅高粱模特隊》。小品最后,小伙們穿著大棉襖,姑娘們挎著柳條籃,趙本山一身金光閃閃,配合著背景音樂的二人轉小調,嘴里唱著“千百年創業艱辛,換這春滿家園”。
1997年央視春晚趙本山小品《紅高粱模特隊》
緊接著的《拜年》《昨天今天明天》繼續鄉土東北的景觀化展示。不管是《拜年》里的東北火炕,還是《昨天今天明天》里初亮相的“白云黑土夫婦”,都讓春晚的東北敘事整體服從于統一的鄉土氣質。
1998年央視春晚趙本山小品《拜年》
這種氣質在近十年后達到頂峰。2006年自《說事兒》開始,“白云黑土夫婦”連續三年登場,這對淳樸、幽默的東北老夫老妻坐著拖拉機來,拿著奧運火炬謝幕,帶著遼北風光最終離場。
2006年央視春晚趙本山小品《說事兒》
但由此構建的鄉土東北并未消失,反而找到了更大的舞臺,電視劇。
2002 年,趙本山拉來了自己的黃金搭檔范偉、高秀敏拍攝電視劇《劉老根》;2004年,趙本山又和范偉合作,推出了經典的《馬大帥》三部曲;2006 年,中國最長壽的電視劇《鄉村愛情》開播。
《鄉村愛情》截圖
這種通過春晚和電視劇共同塑造的,以鄉村為主的東北奇觀,不僅外人看著獵奇,很多東北人也覺得很新鮮——畢竟這并不是所有東北人的生活。
作為率先開始工業化進程的地區,東北的工業與文化發展迅速,形成了大批工人群體。這些工人群體日常喜歡看的是長影出品的《英雄兒女》,聽的是袁闊成、楊田榮的評書,而不是趙本山。
《英雄兒女》(圖源:豆瓣)
“那些國企里的老工人,尤其比趙本山年齡更大的那一代人,他們不看趙本山,更不會去模仿趙本山,他們會覺得這是一種對他的侮辱?!北本┐髮W的王洪喆在一次對談中這樣說道。
但很快,情況發生變化。九十年代轟轟烈烈的國企改制和下崗潮,讓東北引以為傲的工業、文化體系迅速崩塌,居于社會主流的工人群體一夜之間角色調換,曾經倍感自豪的工人文化也隨之消弭。影像中的東北形象,也正在悄然變化。
王兵執導的《鐵西區》三部曲《工廠》《艷粉街》《鐵路》分別記錄了沈陽鐵西區國企改制后工人們的破敗時光、棚戶區拆遷期間的居民生活以及東北父子老杜小杜的苦澀生活。
《鐵西區》截圖
在王兵的鏡頭里,東北不再冒著鄉土生活的蒸騰熱氣,而是希望轟然倒地的冷冽與無望。等不到補貼的工人們光著身子,在破敗的房間里吹著薩克斯。
關于鐵西區,王兵說,“我們想創造一個世界,但最終這個世界崩潰了。”
來自鐵西區的冷冽直接影響了后續作品對東北的影像表達。東北開始帶著九十年代的落寞與失意,出現在觀眾面前。
2011年,曾任本山傳媒副總裁的張猛推出《鋼的琴》,算上07年的《耳朵大有?!泛秃髞淼摹秳倮?,張猛的“東北三部曲”持續表現小人物在時代洪流前的失落與無助。在這種隱隱的苦痛中,影像中的東北也開始生發出一絲難以言說的現實與浪漫。
《鋼的琴》截圖
現實,是此時期的東北影像與歷史形成強烈互文。浪漫,則是面對現實,人們無奈而難得的消解力。
這種消解,是《鋼的琴》里王桂林拉著手風琴,說著“你少拿幸福嚇唬我”;是《耳朵大有福》里王抗美在醫院里的“愁也一天樂也一天,不樂多怨吶”。
《耳朵大有福》截圖
當后來的創作者們站在時代的路口回望,殘酷的記憶在熒屏上獲得了一絲超越時間的溫度,也將東北影像的創作空間無限拉大。
2014年,刁亦男執導的《白日焰火》上線。破敗的東北小城、跨越時間的兇殺案、男女之間曖昧不明的流動情感,構成了這部金熊獎影片,也構成了此后影像產品表達東北的內容公式。
《白日焰火》截圖
去年,《漫長的季節》又延續了這一內容法則,東北也再一次成了懸疑新寵。
2014年,沈陽的雙雪濤也看了《白日焰火》。
彼時的他正在寫小說,《白日焰火》看完,他說“發現了一種語法”。轉年,他的小說《平原上的摩西》在《收獲》上成功發表。估計雙雪濤自己也想不到,這件事會被后來人稱為“東北文藝復興”緣起。
2018年,另一位來自沈陽鐵西區的作家班宇的小說《逍遙游》也被《收獲》收錄。同年,沈陽人鄭執的小說《仙癥》發表。這群東北作家迅速被文壇發現,被稱為“鐵西三劍客”,他們筆下的東北也開始呈現出不一樣的面貌。
雙雪濤、班宇、鄭執
下崗潮、“三八大案”這些曾被影像反復表達的時代記憶被“鐵西三劍客”以文字的形式再次書寫,與之不同的是,深受東北巨變影響的他們,開始以“子身份”回顧過去的東北,并通過回憶將之賦予一層文藝色彩,東北逐漸成為一種敘事元素。
正如雙雪濤所說,“我并不是只寫東北。我只是借用東北的一些素材,來寫人和人性。艷粉街早已經不存在,我的印象也已經模糊?!?/p>
這種創作變化讓新一代東北作家們的作品更容易與影視市場產生交集。雙雪濤的《平原上的摩西》被改編為同名電視劇、電影,《我的朋友安德烈》《飛行家》影視改編也在路上;鄭執的《生吞》變成了電視劇《膽小鬼》,《仙癥》也被開發為電影;班宇的《逍遙游》也被成功影視化。
《平原上的摩西》《我的朋友安德烈》《膽小鬼》《逍遙游》(圖源:豆瓣)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影視劇中,新的東北人正在涌現。
出演電視劇《平原上的摩西》男主角莊德增的是說唱歌手董寶石,也是粉絲口中的“老舅”。2019年,董寶石憑借一首《野狼disco》在短視頻平臺走紅,這首歌再次遙望九十年代的東北,歌詞粵語混雜東北話,搭配洗腦的主旋律,讓董寶石在當年一炮走紅。
《平原上的摩西》董寶石飾演莊德增
同年走紅的,還有來自宇宙中心鐵嶺的李雪琴。成為那年《脫口秀大會》的最大贏家后,她與毛不易合作綜藝《毛雪汪》,也出演了電影版《逍遙游》,和她搭檔的,是近幾年翻紅的二手玫瑰主唱梁龍。
《逍遙游》(圖源:微博)
將天南地北的東北人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是圍繞一代又一代東北人彌漫不散的時代情緒。
上大學的時候,董寶石就認識了班宇,他很喜歡班宇的《盤錦豹子》,《野狼Disco》中的“老舅”有一部分就與之相關。班宇聊起《野狼Disco》時也說:“這首歌像是喚醒了某一種特殊的情感記憶,從而引起很大的認同。它幾乎將10年或者15年前東北社會青年生活的狀態完全呈現了出來?!?/p>
雙雪濤的小說董寶石也愛看,“在雙雪濤的作品里,我看到一種宿命與悲劇”,這也是他接下莊德增一角的關鍵原因,“能夠找到那一代東北人共通的情緒”。
班宇與辛爽的合作也大致如此。2021年6月,班宇加入《漫長的季節》劇組擔任文學策劃,劇中王陽的詩以及片名均出自其手。吉林長大的辛爽則深受《馬大帥》影響,不僅邀請當年范德彪的扮演者范偉出演王響一角,還在劇中還原《馬大帥》中的維多利亞和桂英飯店。
這種從九十年代蔓延至今的情緒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的創作者們。在和梁龍,雙雪濤的一次對談中,媒體人冷建國這樣說道,“這個事情像是第一聲槍響,槍響之后,這一代東北人,或者我們所有東北人都在傷口里活著,它可能感染,可能發炎,可能從此以后就不再相信什么事情了?!?/p>
某種程度上來說,東北宇宙的越發擴張,也就越說明這種傷痛的持久性。九十年代東北的衰落,在震蕩區域經濟的同時,也動搖了人和家鄉的關系,落寞的直接結果,就是這里的人選擇遠走他鄉。
董寶石在填大學志愿的時候,堅決不填長春的學校,只要能離開東北,去哪都行;李雪琴從鐵嶺考到北京大學,再去紐約,最終回到北京;鄭執也從沈陽奔赴香港求學;雙雪濤走紅后,也選擇定居北京。
新一代的創作者們出走東北,得以在另一個角度回看這片土地。青年批評家黃平在批評文集《出東北記》中這樣總結,“生于1980年代的東北,注定在1990年代目睹父母一代的下崗,注定在新世紀選擇離開。迄今為止,這是一場幾百萬人的出東北記?!?/p>
即便創作者們早已四散他鄉,但東北的故事在這個時代仍然奏效。
年近古稀的趙本山,在去年帶著趙家班拿出一部古裝喜劇《鵲刀門傳奇》;《漫長的季節》在近百萬人打分的情況下,收獲9.4高分,近80%的觀眾打出五星滿分。
二十多年的時間里,東北不間斷孕育出不同類型的內容產品,其地域文化可以跨越時間與距離,在漫長的時間里持續在觀眾心中不斷回響。
《鵲刀門傳奇》截圖
關于不斷的東北熱,賈行家認為是“普通話給東北文藝帶來紅利”。從內部來看,東北三省文化整體統一,方言也與普通話十分相近,還自帶幽默感,觀眾理解起來難度不大。
東北小品二十年間在春晚舞臺上的大放異彩,讓東北文化火速出圈的同時,也讓現在的觀眾對其有了認知積累,“東北文藝復興”順理成章。
除此之外,作為所有內容的發源端,東北擁有的時代記憶更加統一:國企改制、下崗潮、失業。由此產生的影響,讓整個東北帶有一種脆弱的兇猛,面對這種殘忍,東北人的消解力,也讓整個東北敘事更加具有文學性。
但在東北熱的背后,一種潛在的隱憂是,這樣的東北故事還能火多久?
從最近的東北題材的影視劇來看,關于東北的創作似乎開始形成一種定式:破敗的東北小城、跨越時間的兇殺案、男女之間曖昧不明的流動情感,這一從《白日焰火》開始流行起的東北敘事法則,被反復利用。
東北逐漸成了一種討巧、流行的創作元素,混著其他內容,來上一場大亂燉,最后一鍋出。
辛爽在創作《漫長的季節》時也敏銳地察覺到這一問題。在接受采訪時,他曾說,“之前我們在影視作品里看到的東北,通常下著雪,肅殺極寒。我不想復原刻板印象里的老東北,而是想呈現出我腦子里的東北?!?/p>
《漫長的季節》劇照
班宇的解釋則更加直接,“我們有過很熱烈的生活,我們也有過很美妙的季節。我們一直想講的不是東北這個地方,而是人和命運的故事?!?/p>
當下流行的東北敘事與其說是對曾經東北的追憶,不如說是用東北的刻板印象迎合受眾對一種內容的需求與想象,這種想象不分城市或鄉村。
戴錦華也曾說,“這些年來,所有的‘東北性’都是以東北的地方性來標識的,包括東北口音,包括被夸張、被定型化了的東北形象,以這樣的一種地方性提供一個可消費的東北。”
對于往昔時代的過度消費與刻板塑造,恰恰說明當下平平無奇,只有往日可供唏噓。經得起反復書寫的情節,往往建立在大多數人的苦難之上。而如今的東北溫吞、平穩,和大多數的中國城市一樣,不再有一夜巨變的曲折情節。
2024開年,哈爾濱在短視頻上徹底火了一把,不同于影視劇里的肅殺陰冷,短視頻里的東北熱情好客?;ヂ摼W上的東北不再被刻畫,而是選擇了自我書寫。
從“離開東北”到“去東北”,也許才能說明東北敘事的效用,以及這片黑土地的無窮魅力。
畢竟只有人在,故事才會繼續。
參考資料:
1.“東北文藝復興”研究專輯 || 誤讀的“復興”與“繁榮”的困境——“東北文藝復興”的話語解讀(胡哲)
2.“東北文藝復興”研究專輯 || 是“東北”,還是一種曾經黯淡的“階層趣味”——論互聯網文化與“東北文藝復興”(劉詩宇)
3.【“東北文藝復興”研究專輯】楊丹丹 || “東北文藝復興”的偽命題、真問題和唯“新”主義
4.楊世全:短暫陣痛與漫長失落——東北文藝復興現象研究
5.戴錦華:把東北作為方法
6.雙雪濤:從不想最終會下一個什么樣的蛋
7.紀錄片導演王兵①:時長九小時《鐵西區》的幕后故事
8.二手玫瑰梁龍:當保安的齊齊哈爾少年成為搖滾教母
9.野狼disco不是終點,我要用老舅構建東北神奇宇宙
10.梁文道x賈行家:東北“文藝復興”了嗎
11.「雙雪濤對話梁龍」
12.孤獨趙本山
13.有多搞笑就有多悲傷:趙本山與東北喜劇往事
14.東北的形象變遷:從陽剛的“共和國長子”到春晚上的鄉土氣
15.記錄時代落水者的尊嚴,是東北文藝復興的最大意義
16.21世紀的東北文藝復興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毒眸(ID:DomoreDumou),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翻譯。
【免責聲明】
關鍵詞:東北文藝
大年初一,電影市場一年里競爭最激烈的一天。“爆笑賀歲”“闔家歡笑”“燃魂獻映”,眾聲喧嘩中,《紅毯先生》打出了一張最具個性的牌——“優雅喜劇”,用以概括這個具備類型表達但又并不嚴密遵守類型框架的作品。